A. | 群落的结构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在不断增加 | |
B. | 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保持不变 | |
C. | 极乐鸟捕食一只蜘蛛后,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该蜘蛛同化量的20% | |
D. | 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均存在捕食、竞争、共生、腐生等种间关系 |
分析 1、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
解答 解:A、群落演替的过程是群落物种丰富度和有机物总量不断增加的过程,A正确;
B、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逐渐增高,B错误;
C、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指的是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效率,而不是一只动物传到下一营养级的一只动物的传递效率,C错误;
D、群落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及腐生等,但是在群落演替的最初阶段,生物的种类相当少,不可能具备各种种间关系,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种丰富度、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表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福建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C.ATP的合成总是伴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D.黑暗条件下,植物细胞中也可以产生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 | |
B. | 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 |
C. | 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 |
D. | 有些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 |
B. | 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 |
C. | 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细胞膜上的同一种载体蛋白 | |
D. | O2浓度会影响主动运输的速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 | |
B. | 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 | |
C. | 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 | |
D. | 图中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AB段染色体数目与DNA数目变化相同 | |
B. | BC段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1条或0条Y染色体 | |
C. | CD段时表示同源染色体分开 | |
D. | DE段一个细胞内只含有2个染色体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1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2是两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其中AE段与FG段的染色体数目相同,但后者不含____________。
(2)图1中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______区段,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____________区段。
(3)图2中①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_____,②细胞产生的一个子细胞中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
(4)若该动物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生殖细胞,请在方框内画出产生该生殖细胞时与FG段对应的细胞分裂图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