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过敏反应与免疫系统功能的异常有关,地塞米松是用来治疗此病的一种免疫抑制剂.寻找更加高效且低毒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
研究人员以某过敏原刺激健康小鼠,建立过敏反应的小鼠模型.将这批小鼠分成五组,再用该过敏原刺激模型小鼠,诱发其过敏反应.诱发前的0.5h和诱发后6h,在B、C、D、E组小鼠外耳分别涂浓度为0、2%、4%、8%的青蒿素乳膏,F组小鼠外耳涂地塞米松,同时另设健康小鼠为对照组.诱发48h后取小鼠胸腺并称重,计算胸腺指数,结果如图.
(1)胸腺是T细胞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其重量变化能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由于发生了免疫应答,与A组相比,B组小鼠的胸腺指数明显升高.
(2)C、D、E组结果与B组比较,说明青蒿素具有抑制免疫作用.当青蒿素的浓度达到8%时作用效果超过了地塞米松.

分析 分析柱形图可知,C、D、E组结果与B组比较,胸腺指数偏低,说明青蒿素具有抑制免疫作用.当青蒿素的浓度达到8%时作用效果超过了地塞米松.

解答 解:(1)胸腺属于免疫系统中的免疫器官,它是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与A组相比,B组小鼠的胸腺指数明显升高,原因是发生了免疫应答反应.
(2)根据柱形图可知,C、D、E组结果与B组比较,胸腺指数偏低,说明青蒿素具有抑制免疫作用.当青蒿素的浓度达到8%时作用效果超过了地塞米松.
故答案为:
(1)T细胞   明显升高   
(2)B          抑制免疫       8%

点评 本题以柱形图和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人体免疫调节的相关实验探究,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利用对照实验的原则对柱形图中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应实验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甲型H1N1流感病毒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烧.图甲表示某发烧病人体温测量记录图,图乙表示机体通过调节消除体内病毒的过程.请回答:

(1)人体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进行的.
(2)图甲中BC段病人持续高烧40℃,此时其体内产热量=散热量(填“=”、“<”或“>”).
(3)图乙中人感染H1N1流感病毒后,促使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进而刺激下丘脑,最终引起甲状腺激素(及肾上腺素)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
(4)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内环境后,B细胞受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5)感冒发烧后饮水较多,此时会刺激下丘脑中的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进而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导致尿量增多,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6)由此可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松毛虫是对马尾松破坏性最大的害虫,以马尾松松叶为食,其天敌有杜鹃、喜鹊、赤眼蜂等,杜鹃和喜鹊以松毛虫为食,而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蜂,将卵产在松毛虫内,并以害虫卵内物质供其子代发育成长.马尾松在遭受到松毛虫啃食时会产生一种挥发性物质,引来赤眼蜂.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马尾松林中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组成了群落.题中所涉及的种间关系有竞争、寄生、捕食.
(2)马尾松受侵害后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属于化学信息,引来松毛虫的天敌赤眼蜂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如图是松毛虫摄入能量在食物链中的去向,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

①图中B表示松毛虫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贮存在松毛虫遗体、残骸中的能量.
②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frac{E}{A}$(用图中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与免疫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唾液中的溶菌酶可特异性杀死病原体
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起作用
C.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
D.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一般不如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丰富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
D.同一种群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同一物种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人的血清白蛋白(HSA)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通常从人血中提取.但由于艾滋病病毒(HIV)等人类感染性病原体造成的威胁与日俱增,使人们对血液制品顾虑重重.应用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奶牛细胞中,利用牛的乳汁生产血清白蛋白,既提高了产量,又有了安全保障.如图是利用奶牛乳汁生产人类血清白蛋白的图解,根据图回答:

(1)一般情况下,良种奶牛所产生的能用于体外受精的卵母细胞往往数量不足,请举出一种可以获得更多卵母细胞的方法:用促性腺激素处理良种奶牛.
(2)在基因工程中,我们称②为目的基因,在②进入③之前要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载体等工具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能实现②进入③的常用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3)图中①一般经胰蛋白酶处理可以得到③,从③到④过程中一般利用未受精的卵细胞去核后作为受体,而不用普通的体细胞,原因是①卵母细胞中含有的细胞质成分更能促进细胞核全能性的表达;②卵母细胞大,易操作.
(4)过程a是进行动物早期胚胎的体外培养,培养液中除了含有各种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外,还要添加动物血清.
(5)⑥是⑤发育的后代,那么⑥的遗传性状和荷斯坦奶牛最相似,为什么?因为④(发育成⑥的最初细胞)的细胞核来自①,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性状的控制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人口腔上皮细胞经健那绿染色后,可观察到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B.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为底物
D.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时,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的产生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将黑藻放在特定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温度(℃)5101520253035
光照下吸收CO2(mg/h)1.001.752.503.153.753.533.00
黑暗下释放CO2(mg/h)0.500.751.251.752.253.003.50
(1)在一定范围内该绿色植物呼吸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其原因是一定范围内,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2)若在昼夜不停的光照下,则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25℃.
(3)在35℃时,该植物每小时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6.5mg/h(用CO2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二上10月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体成熟红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 )

A.细胞内液 B.血浆 C.淋巴 D.组织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