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都会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B.采用一定手段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可以干预谷氨酸棒状杆菌的酶活性调节
C.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都体现出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D.受精作用过程不涉及到膜的信息交流功能和膜的流动性特点

分析 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

2、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产生动作电位.

解答 解:A、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都会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A正确;
B、改变谷氨酸棒状杆菌细胞膜的透性,有利于谷氨酸的排出,因此可以提高谷氨酸产量,B正确;
C、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需要抗原的呈递和处理,都体现出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C正确;
D、受精作用过程,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精卵细胞的融合,涉及到膜的信息交流功能和膜的流动性特点,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微生物的培养、特异性免疫、受精作用,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下列甲、乙、丙三图表示某高等动物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图中A‐G表示结构或细胞,a‐e表示物质.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甲中的B代表胰岛B细胞,A通过释放“某化学物质”可直接影响激素①的合成与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
(2)若图甲中的激素②为甲状腺激素,则a 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②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对a和b的分泌起抑制作用,这种调节机制称为反馈调节.
(3)糖尿病病因之一是由于患者血液中存在某些异常抗体,如图乙中的抗体1、抗体2,其中因抗体1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致病的原因是由于它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 病.
(4)图丙为图甲中C 所代表的甲状腺及相关生理活动示意图,据图可推断其中E 细胞在图示过程中的功能为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若某个体产生针对激素b 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激素b 相同的生理作用,但激素②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则与正常个体相比,该个体的体温会偏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正常情况下,不属于DNA上的碱基的是(  )
A.尿嘧啶B.胸腺嘧啶C.腺嘌呤D.鸟嘌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如图表示牵张反射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1)对传入神经纤维的某点进行有效刺激,该点对Na+(离子)的通透性增强,神经纤维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填“相同”或“相反”).
(2)兴奋由α传出神经传至肌肉,引起收缩,α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的接头部位类似于突触,兴奋在此部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同时兴奋也经γ传出神经引起肌梭上的感受器再兴奋,从而使肌肉收缩更有力,这种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调节.
(3)研究者发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并刺激肌梭,若突触前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和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4)牵张反射发生后,一个正常的人闭上眼睛也能感觉到,这种感觉是在大脑皮层(部位)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下列模式图表示几种细胞器,请据图回答(用图中字母表示)

(1)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A,蛋白质是在F中合成的.
(2)在光照条件下,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E.
(3)高等植物没有的细胞器是B.
(4)不含磷脂分子的细胞器是B和F.
(5)与胰岛素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ACD和F.
(6)A-F细胞器是否有可能存在于同一种生物的体内?可能,举例说明.低等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周期蛋白A可促进DNA的复制.细胞中某种特异性siRNA(一种双链RNA)可以导致细胞周期蛋白A的mRNA降解.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特异性siRNA内一定含有氢键
B.此种siRNA会使细胞分裂速度加快
C.细胞周期蛋白A的合成会受此种siRNA影响
D.细胞周期蛋白A可能需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在生命系统中,下列现象不是单向进行的是(  )
A.顶芽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为了研究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科学家通过茎尖的纵切镜检研究发现甲图所示的结果,乙图为生长素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单侧光导致了生长素分子的分布不均
B.甲图所示茎的向光性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生长素是植物体内的一种传递信息的化学载体
D.生长素是在植物细胞的核糖体上由色氨酸脱水缩合而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在不同温度环境下,人体能调节体温相对稳定,请回答相关问题:
(1)体温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参与完成的,相关中枢位于下丘脑.
(2)进入寒冷(填“寒冷”或“炎热”)环境,人体通过分级调节,导致垂体分泌的激素增多,作用于甲状腺并促进其分泌,提高细胞的代谢;同时在相关神经作用下,皮肤血管收缩.参与这两种调节途径的信号分子在内环境中分布的区别是激素弥散在全身体液,神经递质仅在突触间隙.
(3)重度中暑的表现之一是热痉挛,即下肢或腹部肌肉群因大量丢失钠盐导致痉挛,这与炎热环境下,人体的汗腺增加,促进散热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