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①⑦⑧ | B. | ②③⑤ | C. | ①③④⑦ | D. | ②⑥⑦⑧ |
分析 生物的分类判断:
(1)病毒(含噬菌体):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2)原核生物:有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蓝藻包括蓝球藻、颤藻、念珠藻、发菜等.关于判断细菌:带“菌”字的生物中,“菌”字前有“杆”“球”“弧”“螺旋”等表示形态的字的都是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都是细菌.
(3)真核生物:有衣藻、水绵等绿藻;海带、紫菜等褐藻;草履虫、变形虫等原生动物;酵母菌、霉菌(如青霉、根霉、曲霉等)、“菇”类食用菌等真菌;植物、动物.
(4)带“菌”字的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都是真核生物,带“藻”字的也不一定是原核生物,蓝藻以外的藻类如绿藻、褐藻、红藻都是真核生物.
解答 解:①蓝藻、⑦葡萄球菌、⑧硝化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②酵母菌③草履虫④衣藻⑤水绵⑥青霉菌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是真核生物,A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属于识记的题目,解题的关键是区分生物的类别,生物类别的区分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本题的分析中给出了如何识记生物的分类.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种子风干脱水后呼吸强度减弱 | |
B. |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还原氢,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少部分用于合成ATP | |
C. | 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氧呼吸逐渐减弱 | |
D. | 严重缺铁的病人可能会出现乳酸中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观察叶绿体实验中,非常嫩或者非常老的叶片都不适合观察 | |
B. | 成年男子体内红细胞代谢旺盛,是观察线粒体的优秀材料 | |
C. | 用龙胆紫染色,可以观察到根尖细胞中被染成深色的细胞核 | |
D. | 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能观察到逐渐缩小的紫色液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性别类型 | 基因型 |
雄性植株 | aDa+,aDad |
两性植株(雌雄同株) | a+a+,a+ad |
雌性植株 | ada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 |
B. | 只有油脂的鉴定需要使用显微镜 | |
C. | 检测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A和B需混合再使用 | |
D. | 检测花生子叶的油脂实验需用50%酒精溶液溶解油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若Ⅲ-1和Ⅲ-4是纯合子,Ⅱ-1是杂合子,子代患病概率为$\frac{1}{36}$ | |
B. | 若Ⅱ-1、Ⅲ-1和Ⅲ-4是纯合子,子代患病概率为$\frac{1}{48}$ | |
C. | 若Ⅱ-1、Ⅲ-1和Ⅲ-4都是杂合子,子代患病概率为$\frac{9}{100}$ | |
D. | 若Ⅱ-1、Ⅲ-1是杂合子,Ⅲ-4是纯合子,子代患病概率为$\frac{1}{2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DNA分子中含有四种核糖核苷酸 | |
B. | 在双链DNA分子中$\frac{A}{T}$的值不等于$\frac{G}{C}$的值 | |
C. | DNA复制不仅需要氨基酸做原料,还需要ATP供能 | |
D. | DNA复制不仅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发生于线粒体、叶绿体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时期有6条染色体、6个DNA分子 | |
B. | 该时期可能为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图象 | |
C. | 该时期已完成减数第一次分裂 | |
D. | 该图可能为精细胞或卵细胞示意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孝感高级中学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甲是农科所通过下图得到了抗虫、高产胡萝卜,并用于相关产品的生产的示意简图;图乙是科学家利用番茄(2N)和马铃薯(4N)利用下图技术得到“番茄—马铃薯”植株。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过程①叫植物细胞的 ,过程②的MS培养基中比例较高的植物激是 ,过程②→③→④依赖于植物细胞的 。
(2)下图为从转基因植株和普通植株叶片中分离色素的结果,其中代表胡萝卜素的色素带是 ,滤纸条 最可能是转基因高产植株分离结果。
(3)图乙中获得a、b所选用的酶为 ,d的名称是 ,过程②所用的化学诱导剂一般是________,③过程成功的标志是 。最终获得的 “番茄—马铃薯”属于__ ___倍体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