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和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B.免疫系统的作用与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无关
C.温度下降时甲状腺激素会定向运输给产热器官
D.大量出汗后只补充水,血浆渗透压会升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氧浓度(%) | a | b | c | d | e |
CO2产生量(mol/min) | 1.2 | 1.0 | 1.3 | 1.6 | 3.0 |
O2的消耗量(mol/min) | 0 | 0.5 | 0.7 | 1.2 | 3.0 |
A. | 氧浓度为a时,苹果的细胞呼吸不在线粒体中进行 | |
B. | 氧浓度为d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frac{1}{4}$用于酒精发酵 | |
C. | 氧浓度为c时,苹果产生C2H5OH的量为0.6 mol/min | |
D. | 氧浓度为b时,较适宜苹果的储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江西九江第一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示为动物某组织细胞及其所处内环境(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后,①处pH值会明显下降
B.③生活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于③和①
C.葡萄糖由①经②到达③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
D.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江西九江第一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会引起心跳减慢。当兴奋通过神经——心肌突触时,乙酰胆碱会导致心肌细胞膜出现下列哪种变化
A.迅速产生局部电流
B.对Na+和Ca2+通透性增加
C.对乙酰胆碱通透性增加
D.对Cl-、K+通透性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全国普通高考重庆第二次适应性测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某一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图,据图回答:
(1)图中“X”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个数为 。
(2)若生产者主要为个体小、繁殖快、寿命短的浮游植物,根据某一时刻各营养级的生物量(干重)绘制成生物量金字塔图,则该图应为 (填“正”或“倒”)金字塔形,若湖泊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而爆发水华,导致环境恶化,该生态系统中C02出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请分析CO2变化的主要原因: 。
(3)若次级消费者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为65J/(cm2·a),则三级消费者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范围一般为 。
(4)食物链上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有用信息,以进行捕食或逃避被捕食,所体现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浙江省衢州市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为研究双氢青篙素(DHA)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的作用,科研人员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1)取HCT116细胞用胰酶消化后,再用含血清的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分别接种于4块培养板(一种多孔的细胞培养器具)的培养孔内,置于CO2培养箱内培养12h。
(2)取出培养板,吸弃培养孔内上清液后向每孔中加入含有不同浓度DHA的培养液(浓度分别为0、125、250、500nmol/L),每个浓度加3个培养孔,置于培养箱内培养。其它培养板也做相同处理。
(3)分别于加药后12、24、48、72 h后,各取一块培养板,采用MTT检测法测定各孔内培养液的光吸收值(OD值),计算抑制率[抑制率=(1-加药组OD/对照组OD)×100%]。
(说明:MTT,即四唑氮蓝,它能被活细胞线粒体中一种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还原成不溶于水的蓝紫色结晶,而死细胞中此酶无活性,不能产生蓝紫色结晶。故可经相关处理后测OD值反映细胞存活率和抑制率。)
请回答:
(1)实验目的是:
(2)请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时所测得的数据,便于抑制率的计算。
(3)实验中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至少写出两个)。每个DHA浓度需加3个培养孔,是为了 。
(4)若最终的实验结果以坐标图呈现,则纵坐标应标识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浙江省衢州市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酶是生物催化剂,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合成都需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
B.酶通过形成酶—底物复合物来催化化学反应
C.发烧引起食欲减退主要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失活
D.RNA聚合酶能催化转录时游离的核苷酸与DNA模板链形成氢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天津市高三下学期八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选择正确的实验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表是一系列生物学实验及其常用的实验方法或研究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方法 (研究方法) | 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方法 (研究方法) |
① |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 构建概念模型 | ⑤ |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 同位素标记法 |
② |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 对比实验 | ⑥ | 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 纸层析法 |
③ | 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 | 差速离心法 | ⑦ | 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 类比推理法 |
④ | 调查狗尾草的种群密度 | 取样器 取样法 | ⑧ | 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 假说—演绎法 |
A.①④⑦⑧ B.③⑤⑥⑦ C.①③⑥⑧ D.②③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
B. | 用32P等来做实验,发现根毛区是根尖吸收矿质离子最活跃的部位 | |
C. | 用14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 |
D. | 用3H标记亮氨酸,探究分泌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合成、运输与分泌途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