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回答下列有关细胞的问题
如图表示某一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相关示意图示.

(1)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曲线图,根据图乙可知图甲中N值是2.
(2)有丝分裂发生基因突变的高风险期为图甲中的ab段(以甲图中的字母表示)
(3)做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时,取细胞处于图甲中的cd段为宜(以甲图中字母表示)
(4)若用胰蛋白酶处理图乙的结构M后,剩余的细丝状结构是DNA.
(5)图乙中结构Z正在收缩,其周围所集结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细胞分裂后,新的细胞将进行分化,图丙为细胞分化过程的示意图.图丁为动物细胞结构的示意图.
(6)图丙中,细胞全能性最高的是a细胞.
(7)骨髓移植实质上是将图丙中的c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
(8)图丙中,皮肤细胞、肝细胞、白细胞来源相同,但彼此的结构和功能都出现了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9)若丁图所示的细胞能合成和分泌胞外酶,则其从产生到分泌出细胞外,所经历的结构依次为⑧→(7)→(1)→⑨.

分析 分析甲图:甲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其中ab段表示分裂间期;bc段表示前期;cd段表示中期;ef段表示后期;gh段表示末期.
分析乙图:乙图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中Z表示纺锤丝,M表示染色体.
分析丙图:图示表示人体部分细胞的分化,其中a的分化程度最低,全能性最高;c是造血干细胞,能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分析丁图:图示表示动物细胞结构,其中结构①~⑩依次是:高尔基体、中心体、核膜、核仁、染色质、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细胞膜和细胞核.

解答 解:(1)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曲线图;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于图甲中的ef段,而乙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对应于甲图的4N,即4N=8,因此N=2.
(2)间期时由于DNA复制时解旋导致其稳定性相抵,因此基因突变发生在间期DNA复制时,对应图甲中的ab段.
(3)有丝分裂中期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因此做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时,取细胞处于图甲中的cd段为宜.
(4)图乙的结构M表示染色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为DNA和蛋白质,若用胰蛋白酶处理,剩余的细丝状结构为DNA.
(5)图乙中纺锤丝正在收缩,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其周围所集结了较多的线粒体.
(6)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因此图丙中a细胞全能性最高.
(7)骨髓移植实质上是将图丙中的c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
(8)图丙中,皮肤细胞、肝细胞、白细胞来源相同,但彼此的结构和功能都出现了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9)胞外酶属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合成的部位是核糖体,依次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修饰后,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因此所经历的结构依次为⑧→⑦→①→⑨.
故答案为:
(1)染色体        2       
(2)ab       
(3)cd
(4)DNA     
(5)线粒体      
(6)a
(7)c       
(8)基因选择性表达 
(9)⑧⑨

点评 本题考查了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结构和功能等知识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要求考生能熟记细胞各结构的图形特征和功能,并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有4个氨基酸的R基分别为-CH2-COOH、-CH2-CH2-OH、-CH2-CO-NH2、-CH2-SH,由这4个氨基酸缩合形成的四肽链中,氨基、羧基和肽键的数目分别是(  )
A.1、1、3B.2、2、3C.5、5、4D.3、3、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采用流水浸泡种子降低脱落酸的含量,有利于种子萌发
B.外界刺激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的方向
C.植物激素和环境因子的变化都会影响植物细胞内基因的表达
D.喷施赤霉素溶液或赤霉菌培养基滤液都能促进水稻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湿地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早、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被人们称为“气候调节器”,很多湿地被列为自然保护区.
(1)湿地上述方面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2)近年来由于生活污水的排入,导致湿地中部分生物死亡,致使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过量排入会导致系统功能被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输入被污染的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太阳能和化学能;湿地中的芦苇、浮萍、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群落.
(4)调查小组对某湿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査,调查的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

植物
年份
20122013201420152016
10.09.28.06.85.5
3.02.11.10.30.1
0.30.61.11.52.3
3.02.00.400
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丙;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地物种环境进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新环境中缺少天敌或其他限制因素,因此繁殖很快,抢占食物、空间等资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表示野生型链孢霉几个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据图做出的推断正确的是(  )
A.核膜的存在使图中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在不同的区域进行
B.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表达都是以基因为单位进行的
C.该图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D.从图中可知,生物性状与基因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内的麋鹿数量从1986年的39头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头.近30年的时间内,保护区麋鹿数量的上升一定会导致(  )
A.种群基因库增大B.种群基因突变频率增加
C.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生殖隔离的产生从而形成新的物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重组不一定发生在生殖过程中
B.基因重组可产生新基因型,但不一定出现新性状组合
C.发生基因重组的非等位基因不一定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D.有丝分裂中细胞内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叉互换可实现基因重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某植物在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下O2的释放速率(相对值),得到结果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所示装置中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维持实验中CO2浓度的稳定,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细胞中产生O2的部位是类囊体薄膜(或基粒).
(2)当温度15℃、光照强度为5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O2速率的相对值为6.5,图1中红色液滴将向右移动.
(3)当光照强度为1时,温度从5℃升高到15℃,植物细胞中C3的含量将不变,理由是在此光照强度下,从5℃至15℃,植物的光合速率相同.
(4)由实验结果可知,该植物最大光合作用速率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为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植物最大光合速率增大;当超过一定温度时,随温度升高,植物最大光合速率逐渐减小.
(5)为了防止无关因子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实验还应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实验组装置的区别是新鲜叶片改为经消毒的等大的死叶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食物关系图。分析并简要回答:

(1)该图是一个简单的 ,含有 条食物链。

(2)图中的初级消费者是 。鹰同时占有 个营养级。

(3)图中的兔和蚱蜢两者是 关系。

(4)如果蚱蜢突然减少,蚯蚓数量将会

(5)蛇每增加1千克体重至少需 千克蜥蜴,所消耗的绿色植物至少 千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