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图1表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两个生理过程,其中a〜f表示物质,甲和乙表示两种细胞器;图2表示在不同条件下测定的该植物叶片重量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据图分析回答:

(1)甲和乙不同于细胞中其它细胞器的特点有含有少量DNA、具有双层膜.(写出两点即可)
(2)b表示的物质是[H](或NADPH)、ATP,生成c物质的过程称为CO2的固定.e物质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被彻底分解,该阶段发生在乙的基质中.
(3)A点称为光补偿点,其表示温度为15℃,A点所示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
(4)在图2的两种温度下,若给该植物B点对应的光照14小时和10小时黑暗处理,则一昼夜中,温度为15℃时有机物积累较多,相比另一温度下多出20g.

分析 图1:是植物细胞的结构,甲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过程是水光解产生氧气、还原氢、ATP,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二氧化碳固定是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被还原氢还原形成五碳化合物和有机物,因此a是氧气,b是还原氢、ATP,c是三碳化合物,d是五碳化合物;乙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还原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反应形成水,第二、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因此e是丙酮酸,f是二氧化碳.
图2:该曲线植物叶片重量变化情况随光照强度、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15℃时呼吸强度是2,25℃时呼吸作用强度是4,A点是15℃时光的补偿点,B点是15℃和25℃条件下净光合作用强度相同的点,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解答 解:(1)甲是叶绿体,乙是线粒体,二者都是具有双膜结构的细胞器,且都含有少量的DNA.
(2)由分析可知,b光反应产生的用于暗反应的物质,是[H]、ATP,c是三碳化合物,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的过程称为二氧化碳固定;e是葡萄糖酵解形成的丙酮酸,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属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3)A点是15℃条件下光的补偿点,表示温度为15℃,A点所示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
(4)由题图曲线可知,B对应的光照强度下,15℃、25℃下净光合速率相等是6g/h,25℃时的呼吸强度是4g/h,15℃时的呼吸强度是2g/h,因此若给该植物B点对应的光照14小时和10小时黑暗处理,则一昼夜中,温度为15℃积累的有机物是6×14-2×10=64g,25℃时积累的有机物是14×6-10×4=44g,因此一昼夜中15℃积累的有机物多,比25℃多20g..
(1)含有少量DNA、具有双层膜
(2)[H](或NADPH)、ATP      CO2的固定         基质
(3)温度为15℃,A点所示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
(4)15    20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学会分析题图获取信息,并利用相关信息进行推理、计算、解答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是(  )
A.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B.芽发育成枝条
C.根尖分生区发育成成熟区D.未受精的卵发育成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是生态工程化水产养殖的模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生态系统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由于人为开发,潜流湿地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不同于原有的自然池塘.
(2)生态塘、潜流湿地中的所有茭白共同构成一个(茭白)种群.研究2号池塘发现,鱼、虾等产出的能量远大于本池塘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主要原因可能是通过有机物从外界输入能量;对于杂食性的-些鱼而言,在不同季节生活的水层可能不同,由此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池塘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改变.
(3)利用此模式可处理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N、P等主要污染物,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这也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关于生物遗传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可能引起人类遗传病
D.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为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的影响,将萌发不久的燕麦幼苗的胚根及胚芽的顶端4mm切去,再将剩余的10mm的胚根及胚芽每10条一组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保持在25“C下培养2d,如表显示实验结果.
生长素溶液的浓度 (mol.L-110-1310-1210-1110-1010-910-810-710-610-510-4
2d后的平均长度(mm)胚芽12.312.312.713.514.716.015.112.210.810.0
胚根11.312.112.713.612.612.010.910.010.010.0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需切去胚芽及胚根尖端部分,目的是防止胚芽、胚根的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干扰实验..
(2)为什么要用10条一组而不是1条一组放入生长素溶液中进行实验?减少偶然误差,获得精确的实验结果
(3)在如图坐标中绘出胚芽及胚根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的伸长变化曲线.

(4)根据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生长素对胚芽、胚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较低浓度范围内,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生长素对胚芽、胚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增强;继续提高生长素浓度,促进作用减弱,甚至起抑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实验和研究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可用纸层析法提取色素
B.盐酸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的作用原理相同
C.孟德尔所做的测交试验属于假说--演绎法的假说内容
D.用马铃薯块茎作材料,验证植物细胞无氧呼吸能产生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为转基因抗病毒马铃薯培育过程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PCR技术利用的基本原理是DNA双链复制.利用该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子链的延伸方向从5′→3′),应选择图中的引物B和E(填字母)与模板DNA结合.
(2)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的工具是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3)重组细跑经过G脱分化、H再分化过程成功地培育出了转基因抗病毒马铃薯植株.
(4)制造抗病毒植株的人工种子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的胚状体等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
(5)研究表明,转基因植物可以通过花粉将外源基因扩散到其他植物,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请你提出一种解决此问题的合理生物学方法: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含有38%的腺嘌呤,那么鸟嘌呤的含量应是(  )
A.38%B.24%C.12%D.7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的科学家是(  )
A.沃森和克里克B.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
C.摩尔根D.萨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