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如图所示,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2)图2中的丙、丁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
(3)图2甲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丙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4)图2丁细胞的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若M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2中甲为有丝分裂后期,乙为细胞分裂间期,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解答 解:(1)由图1和2表示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DE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染色体:DNA=1:1.
(2)由于图1中的CD段,染色体:DNA=1:2,所以图2中丙、丁对应图1中的CD段.
(3)图2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丙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4)图2中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由于XY是同源染色体,M的姐妹染色单体是复制关系,所带基因应相同.如果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则说明在DNA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
故答案为:
(1)着丝点分裂 
(2)丙、丁 
(3)4 8 
(4)次级精母细胞  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点评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变化规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杆菌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蛋白,是毒性最强的天然物质之一,能够抑制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的释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肉毒杆菌中除核糖体外不含其他细胞结构
B.神经毒素蛋白能够促进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C.神经毒素蛋白会影响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
D.乙酰胆碱的合成和分泌离不开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核膜解体形成的分散小泡在中期不可见
B.细胞周期分为细胞核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C.高等植物细胞周期中,核糖体的增生早于中心体的复制
D.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或末期开始细胞质的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三孢布拉氏霉茵β-胡萝卜素含量高、易于培养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工业化β-胡萝卜素的生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纯化三孢布拉氏霉茵,进行梯度稀释时一般是将1ml菌液移入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法进行活菌计数,其原理是培养基表面的一个菌落来源于(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但统计的菌落数往往少于(填“多于”或“少于”)稀释液中的活菌数.
(2)不同的材料选用的提取方法不同,根据胡萝卜素具有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常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其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用量.
(3)如图为提取的胡萝卜素样品通过纸层析进行鉴定的结果,从图中分析可知,色带Ⅰ为β-胡萝卜素.出现样品2的结果,可能原因是在操作过程中
①B(A.萃取温度高,时间长    B.干燥温度高,时间长);
②A(A.未经浓缩蒸馏    B.点样太快,样点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实验中,将唾液稀释10倍,与用唾液原液(没稀释)实验效果基本相同,这表明酶具有(  )
A.专一性B.稳定性C.多样性D.高效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黄花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但在柬埔寨等国家已发现抗青蒿素的疟原虫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蒿素用于医疗体现了黄花蒿的间接价值
B.调查某地黄花蒿种群密度可使用样方法
C.抗青蒿素疟原虫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在食物链“人→蚊子→疟原虫”中能量和物质往复循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其致病性主要由拟核DNA上的基因控制
B.吞噬细胞被破坏后不能暴露该病毒的特有抗原
C.患者对该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下降
D.接种埃博拉实验疫苗后的志愿者,机体能产生效应T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为研究油菜素内酯(BR)在植物向性生长中对生长素(IAA)的作用,科研人员以野生型和BR合成缺陷突变体拟南芥幼苗为材料进行探究,实验过程如下:
①取三组幼苗水平放置,分别为野生型、野生型和BR合成缺陷突变体;
②一组野生型幼苗施加外源BR,另外两组不施加;
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三组幼苗,测定0~14h内三组幼苗胚轴和主根的弯曲度,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均应在黑暗(有光/黑暗)的条件下进行,目的是避免光照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其中对照组为野生型幼苗.
(2)主根和胚轴弯曲的方向相反(或主根向下,胚轴向上).胚轴、主根可最早达到最大弯曲度的一组幼苗是施加外源BR的野生型.BR合成缺陷突变体的最大弯曲度形成的时间较其他两组延迟,这种现象说明BR促进胚轴和主根的向性(弯曲)生长.
(3)IAA可引起G酶基因表达,G酶可催化某无色底物生成蓝色产物.科研人员将转入G酶基因的野生型和BR合成缺陷突变体植株主根用含有无色底物的溶液浸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野生型植株主根的蓝色产物分布于分生区和伸长区,而BR合成缺陷突变体植株主根的蓝色产物仅分布于分生区,说明BR能影响IAA的分布(或促进IAA的极性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同学要分离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并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活菌数目,培养基配方如下.将各种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再经高温灭菌,制成固体培养基备用.
KH2PO4Na2HPO4MgSO4•7H2O蛋白胨葡萄糖尿素琼脂
1.4 g2.1g0.2g1.0g10.0g1.0g15.0g
(1)根据培养基的成分判断,该同学能否分离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填“能”或“不能”),原因是培养基含蛋白胨,尿素不是唯一氮源,不能选择出只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培养基含蛋白胨,蛋白胨中含有氮元素).
(2)培养基用高压蒸汽灭菌方法灭菌,培养皿用干热灭菌方法灭菌,待培养基冷却到50℃(填“20”、“30”、“40”或“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等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可以防止培养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以免造成污染.
(3)要统计每克土壤样品中活菌数目,宜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根据土壤样品的稀释倍数和接种稀释液的体积,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目就能大约推测出样品中活菌数.
(4)培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在接种前需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对于固体培养基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适宜温度下放置适宜的时间,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
(5)实验中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以防止微生物的扩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