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以下关于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过程及原理叙述正确的是(  )
A.红细胞洗涤过程中要加入5倍体积的蒸馏水,重复洗涤3次
B.分离红细胞时采用低速长时间离心
C.红细胞释放出血红蛋白只需要加入蒸馏水就可
D.在透析过程中,血红蛋白溶液中的离子和小分子不断通过半透膜扩散进入到pH=7的磷酸缓冲液中

分析 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
(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低速短时间离心),②血红蛋白的释放(需要加入蒸馏水和甲苯),③分离血红蛋白(中速长时间离心).
(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
(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
(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解答 解:A、红细胞的洗涤过程应该用生理盐水洗涤,不能用蒸馏水洗涤,A错误;
B、分离红细胞时采用低速短时间离心,B错误;
C、红细胞释放出血红蛋白需要加入蒸馏水和甲苯,还需要在磁力搅拌器上充分搅拌,C错误;
D、透析过程中,血红蛋白溶液中的离子和小分子能不断通过半透膜扩散进入到pH=7的磷酸缓冲液中,而血红蛋白不能透过,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步骤及各步骤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油料植物细胞中有一种中间代谢产物简称为PEP,其运输到种子后有图1所示的两条转化途径.科研人员根据PEP的转化途径培育出了高油植物(即产油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了58%),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上图可知,该油料植物含油量提高的原因是物质C(双链RNA)的形成抑制了酶b合成过程中的翻译阶段.
(2)该油料植物的花色有黄、白之分(用A、a表示),种子中芥酸含量有高、低之分(用B、b表示).黄花低芥酸和白花高芥酸植物杂交,F1全部为白花高芥酸,F1自交得到的F2有白花高芥酸和黄花低芥酸两种,比例约为3:1.
①两对性状中显性性状白花和高芥酸.
②请在右侧圆圈图2中画出F1的染色体组成并标出基因的位置.

③若要研究控制花色与芥酸含量的基因在遗传时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让F1的白花高芥酸植株与黄花低芥酸植株杂交,如果子代白花高芥酸、黄花高芥酸、白花低芥酸、黄花低芥酸,比例约为1:1:1:1,则说明与芥酸含量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如果子代只有白花高芥酸、黄花低芥酸(或白花高芥酸、黄花高芥酸、白花低芥酸、黄花低芥酸,但比例不是约为1:1:1:1),则说明与芥酸含量的基因在遗传时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研究者发现,人体鼻腔中的嗅觉细胞(又称嗅觉神经元)产生了特化结构--纤毛,这些纤毛表面存在蛋白A,该蛋白能和具有挥发性的有机物结合.
(1)产生嗅觉的反射弧中嗅觉细胞属于感受器.嗅觉神经元特化产生的纤毛是一种细胞突起,该种突起属于嗅觉神经元的树突.为嗅觉神经元产生兴奋供能的细胞结构主要是线粒体.
(2)研究者只针对嗅觉细胞进行研究,很快就找到了控制蛋白A的所有基因.这样做明显缩小了研究范围,因为嗅觉细胞已经发生(细胞)分化,控制蛋白A的基因会在这些细胞中选择性表达,从而产生不同种类的嗅觉细胞.
(3)研究者发现人类能够辨别的气味约1万种,蛋白A却仅有1000种,控制蛋白A的基因在每个嗅觉细胞只表达一种.由此推测,蛋白A作为细胞膜上的受体可与挥发性有机物结合,它们需要相互组合才能共同识别某一种气味,产生兴奋,传到高级神经中枢,从而使人类对多种多样的气味形成不同的嗅觉.
(4)嗅上皮是由嗅觉细胞组成的,狗的嗅上皮总面积约为人体嗅上皮总面积的34倍,由此可知,狗比人类嗅觉灵敏度高的原因可能是狗的嗅上皮面积大于人类嗅觉细胞(或:蛋白A、受体)数量和种类多,识别不同气味的受体组合方式多.(答一个原因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以下实验必须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的是(  )
A.验证酶的高效性B.验证酶的专一性
C.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D.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表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简要分析回答问题:
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stackrel{取下、并放下}{→}$培养基中培养$\stackrel{A}{→}$B$\stackrel{C}{→}$植物体
(1)写出以下过程或结构的名称:A脱分化;B愈伤组织;C再分化.
(2)A过程是否需要光照?否;C过程是否需要光照?是.
(3)过程A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过程C除了细胞分裂外,还进行细胞分化等过程.
(4)在培养过程中,除必要的温度、光照和氧气等外界条件外,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是操作过程必须保证无菌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遗传、变异和进化是生物界中的重要现象,下列对于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自然选择保留的个体,其基因也通过遗传传递给后代
C.达尔文认识到了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这种改变与变异和环境的选择都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科学家发现了一种能够专一分化为心脏组织细胞的干细胞EiP,有望能够修复受损的心脏组织.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干细胞EiP很可能不是(填“是”或“不是”)胚胎干细胞.利用干细胞EiP修复心脏病患者受损部位的过程不能(填“能”或者“不能”).科学家设想还可以对干细胞EiP进行基因改造,将外源基因导入干细胞EiP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2)体外培养干细胞EiP能否获得心脏器官?不能(填“能”或者“不能”).原因是干细胞在外培养条件下可以增殖但不发生分化分化诱导.将干细胞EiP在含有特定的因子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注入受损的心脏组织中,可以促进干细胞EiP的分化.
(3)使用培养基进行干细胞EiP培养时,通常要加入血清等天然成分,除了保证被培养细胞处于无菌、无毒及充足氧气的环境中,还需要保证细胞生活所需的温度和p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对农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研究,可以指导我们的农业生产.下面是某研究小组以番茄为材料所做的相关实验及其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甲图可推知,与P点相比,Q点限制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写出两种),甲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栽培农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
(2)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如图乙所示.CE段,叶绿体内ADP含量最高的结构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一昼夜内植株是否显示生长现象?请说明理由:生长,原因是F点低于A点,表明密闭大棚内减少的二氧化碳用于有机物的积累.图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密闭大棚内种植作物时要注意适当补充CO2
(3)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如图丙),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和b(单位:g).则b-a所代表的是12小时内右侧截取部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
(4)装置丁图用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该图的材料及设置,可以确定该实验的因变量应该是单位时间内上浮叶片的数量,而自变量是光照强度;无关变量有温度、二氧化碳缓冲液的用量等(写出两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请根据如图所示“种群生长”的坐标曲线,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马缨丹是一种生活于热带地区的有毒植物,为达到观赏目的人们把它引种到夏威夷,一段时间后,马缨丹大量繁殖,对夏威夷的畜牧业造成严重威胁,图中曲线Ⅰ符合马缨丹疯狂蔓延的趋势.
(2)根据生态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Ⅱ,若出现cd段则表明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3)曲线Ⅰ和曲线Ⅱ代表的种群进化速度较快的是曲线Ⅱ,其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一定、不一定)会发生改变.
(4)太湖蓝藻事件使太湖美丽的形象大打折扣,若曲线Ⅱ表示太湖中蓝藻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f点后,增长速率为0.
(5)依据自然界“种群增长”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把握在e点后进行,原因是e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