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 CO2 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温度5101520253035
光照下吸收CO2(mg/L)1.001.752.503.253.753.503.00
黑暗中释放CO2(mg/L)0.500.751.001.502.253.003.50
下面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A.昼夜不停地光照,在 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在 20℃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
C.每天光照 12 h,20℃时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D.每天光照 12 h,30℃时积累的有机物是 10℃时的 2 倍

分析 本题的实验变量有两个:温度和有无光照,而做出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光照下吸收CO2数值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黑暗中释放CO2表示呼吸作用速率.然后,比较表格中的数字,根据数据的变化特点可以得出呼吸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而净光合速率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出现先增强后下降的趋势,25℃达到最大值.

解答 解:A、表中“光照下吸收CO2(mg/h)”代表的是净光合作用速率,“黑暗中释放CO2(mg/h)”代表的是呼吸作用速率.由表可知,在昼夜不停地光照条件下,只要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0,植物就可以正常生长,A错误;
B、表中可以看出昼夜不停的光照,每小CO2的净吸收量25°C时最多是3.75,所以这组生长最快,而不是20℃的这组,B错误;
C、如果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这种条件下计算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我们可以采用光照下和黑暗的每个小时净吸收量的剩余值来进行简单的计算,可以看出每小时差值分别是:5°C=0.5、10°C=1.0、15°C=1.5、20°C=1.75、25°C=1.5 30°C=1.5、35°C=-0.5,可看出第四组即20℃时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C正确;
D、从表格中看出10℃时积累的有机物是30℃时的(1.75-0.75)×12÷[(3.50-3.00)×12]=2倍,与题干叙述正相反,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了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关系,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分析表格的能力.在读表时,确定第一行值为净光合速率,第二行值为呼吸速率,并且一天中有机物的积累量=白天净光合作用量-夜间呼吸消耗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血液是人体的一种重要组织,它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血浆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浆渗透压主要由其中的无机盐决定
B.人体在饮水不足,吃的食物过咸的况下,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通过下丘脑的水盐平衡调节中枢的调节,使下丘脑产生渴感,主动饮水
C.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通过下丘脑的水盐平衡调节中枢的调节,使垂体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D.血液具有防御功能.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对外来的微生物有识别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B.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C.两者都含有磷脂、蛋白质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
D.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叶绿体基质中一般还有基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描述中,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  )
A.利用果胶酶提高水果的出汁率
B.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
C.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D.适当加热以加快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中要跨过0层生物膜
B.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进入细胞质要跨过2层磷脂双分子层
C.水稻叶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被同一个细胞的叶绿体利用要跨过4层生物膜
D.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O2被相邻细胞利用要跨过6层磷脂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湖南省湘潭市高二上期末生物模拟试卷(一)(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ABC三者共同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2)正常情况下,图中 (填字母)中的CO2浓度最高.

(3)一般情况下,B液与A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A中 含量较少.

(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 增多,其结果是将会引起组织

(5)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 内存在着 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科研工作者用LCM病毒分别感染A或Q品系小鼠,7天后杀死小鼠,取其脾脏细胞(含效应T细胞),再取以51Cr标记的经LCM病毒处理的A或Q品系小鼠的吞噬细胞,将获得的脾脏细胞与吞噬细胞混合培养一段时间,测定
51Cr的释放率,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效应T细胞的来源吞噬细胞的来源吞噬细胞的51Cr的释放率(%)
品系是否注射LCM感染了LCM病毒未感染LCM病毒
 ①AA 49.6±2.5 43.5±1.6
 ②AA 775±4.2 47.0±3.5
 ③AQ 44.0±2.9 41.0±2.4
 ④QQ 46.5±3.6 44.4±6.2
 ⑤Q 72.5±5.2 40.0±2.9
 ⑥Q 52.9±3.048.6±3.9 
(1)表格中Ⅰ是Q,Ⅱ是A.小鼠体内的吞噬细胞是LCM病毒侵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①、④组中的吞噬细胞在实验期间由于自然死亡等原因裂解而释放51Cr.②、⑤组实验说明,经免疫后的效应T细胞对未感染LCM病毒的吞噬细胞没有裂解作用.②、③组及⑤⑥同一品系组说明,经免疫后的效应T细胞只能裂解中受病毒感染的吞噬细胞.
(2)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效应T细胞表面受体识别靶细胞的过程,除了与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有关外,还受到了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类分子)的限制.MHC类分子是细胞膜表面的一种糖蛋白,是引起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依据上述实验,科学家提出两种假说:
假说一:效应T细胞表面可能有两种受体,分别和特异性抗原及MHC类分子结合,只有两种受体都和相应的抗原匹配时,效应T细胞才能裂解靶细胞.
假说二:效应T细胞表面只有一种受体,识别的是MHC类分子和特异性抗原结合的复合物.为了证明上述假说,有人获得了表中的两种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A效应T细胞B
识别的MHC类分子XY
识别的病毒抗原MN
将效应T细胞A表面的一种受体蛋白的基因导人到效应T细胞B中,结果效应T细胞B也能裂解带有X的被病毒(带有M抗原)感染的靶细胞,此结果支持假说二.
(3)某些肿瘤细胞能够逃避免疫细胞的监控,与正常细胞相比,这些肿瘤细胞表面的MHC类分子数更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表示真核生物体内几项生理活动关系示意图(①‐④表示生理活动,A‐D表示物质),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理过程①的进行需要物质B和C的共同参与
B.生理过程①和④可能发生在同一种植物不同细胞中
C.短跑时,人体肌肉细胞产生B物质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D.物质D的产生会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有的微生物细胞没有A物质也可以生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湖南省湘潭市高二上期末生物模拟试卷(一)(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艾滋病是一种遗传病

B.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C.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染

D.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