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交换均属于基因重组 | |
B. | 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 | |
C. |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 |
D. | 人工选择获得的优良品种都能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 |
分析 1、基因突变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发生病毒、细菌和小鼠,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2、染色体变异发生在真核细胞中,原核细胞和病毒没有染色体结构,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3、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4、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环境的变化进而导致自然选择的改变,可能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不同,获得的优良品种不一定能适应自然环境.
解答 解:A、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交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错误;
B、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则可以含多个染色体组,存在同源染色体,B正确;
C、染色体变异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基因突变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变化,C错误;
D、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人工选择获得的优良品种不一定能适应自然环境,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和作物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中②步骤主要观察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 | |
B. | 图中⑤步骤滴加清水的目的是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 |
C. | 该实验可以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来做 | |
D. | 本实验不需另外设立对照实验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在剧烈运动时血浆pH相对稳定 | |
B. | 内环境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 |
C. | 内环境中含有抗体和生长激素 | |
D. | 内环境稳态是细胞正常生存所必需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图表示翻译的过程,图中核糖体从左向右移动 | |
B. | 多聚核糖体合成的多条肽链在氨基酸排列顺序上互不相同 | |
C. | 细胞中核糖体越多,合成一条肽链所需时间越短 | |
D. | 若合成某条肽链时脱去了100个分子的水,则该肽链中至少含有102个氧原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中S区受损将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 |
B. | 如果刺激图中“中央前回”的底部,则会出现上肢运动 | |
C. | “中央前回”上,手和头面部的代表区域大,因为其动作精细程度高 | |
D. | “望梅止渴”反向的完成需要图中某些区域参与,而“吃梅止渴”反射的完成则不需要如图所示神经中枢参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S型菌是由活的R型菌转化而来 | |
B. | S型菌转化的原因最可能是基因突变 | |
C. | S型菌中的“毒性”成分因加热而失效 | |
D. | 转化因子存在于S型菌中且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安徽“江淮十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甲是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b对应的时间段内,小鼠体内已形成大量的抗R型细菌的抗体
B.图甲中,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直接转化而来
C.图乙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没有放射性
D.图乙中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所得子代噬菌体没有放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