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了植物激素对顶端优势的影响,不同处理几天后的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的微量有机物,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请写出两种生产上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和萘乙酸.
(2)要证实内源生长素维持了顶端优势,至少需要A、B、C组(填字母)实验.
(3)比较B组和D组可知,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侧芽的萌发(生长).
(4)结合实验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有:
①茎尖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抑制侧芽的萌发,使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
②细胞分裂素(激素)能解除顶端优势现象.
③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调控顶端优势中的相互关系为拮抗(填“协同”或“拮抗”).
(5)下列实例中③④与顶端优势原理相似.
①胚芽鞘的向光性    ②茎的背地性    ③根的向地性    ④用除草剂去除麦田中的杂草.

分析 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顶端产生较多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导致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升高,这种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而顶芽处则由于生长素向下运输,生长素的浓度较低,所以生长的较快,这样就出现了,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而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生长的现象.

解答 解:(1)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的微量有机物,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生产上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有2,4-D和萘乙酸等.
(2)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顶端产生较多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导致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升高,这种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而顶芽处则由于生长素向下运输,生长素的浓度较低,所以生长的较快,这样就出现了,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而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了生长的现象.要证实内源生长素维持了顶端优势,需要设计空白对照组,即A组、实验组去除顶芽,之后在切口添加生长素进行验证,即BC组.
(3)比较B组和D组可知,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侧芽的萌发.
(4)①茎通过实验的结果,可得知:茎尖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并抑制侧芽的萌发,使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
②细胞分裂素能解除顶端优势现象.
③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细胞伸长.顶端产生较多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导致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升高,这种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导致顶端优势的产生.细胞分裂素可以促进细胞分裂,主要分布在尖端,促进侧芽的生长,因此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调控顶端优势中的相互关系为拮抗关系.
(5)顶端优势原理利用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③根的向地性和④用除草剂去除麦田中的杂草也利用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而①胚芽鞘的向光性和②茎的背地性只利用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故答案为:
(1)色氨酸       调节      2,4-D和萘乙酸
(2)A、B、C
(3)促进侧芽的萌发(生长)
(4)侧芽    细胞分裂素      拮抗
(5)③④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  )
A.染色体自我复制
B.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
C.着丝点分裂为二,两个染色单体分开
D.染色体恢复成染色质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将特定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相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能够用于杀死人类的某些癌细胞,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的原理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
B.经免疫后再提取脾细胞,经①形成的杂交细胞都能无限增殖并产生单一抗体
C.②过程需要筛选并克隆杂交瘤细胞
D.抗体的靶向作用使③过程具有高度特异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科研人员调查了我国某地鹭类的组成和分布情况,对研究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指导意义.
(1)科研人员在林内从山脚到山顶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逐个调查记录每块样方内的相关数据.同时,每天在固定时间、固定位置统计鹭鸟出飞和晚归的数量、飞行方向等.
(2)调查结果显示,该林内栖息繁殖的夜鹭、池鹭的巢大都筑在乔木主干附近的粗枝杈上,白鹭、牛背鹭的巢多筑在离主干较远的细枝杈间,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四种鹭的筑巢高度统计如表.
巢高(m)池鹭(只)白鹭(只)夜鹭(只)牛背鹭(只)鹭鸟总数(只)
6~8668020
8~105266266
10~121444224
12~1410224036
表中数据显示,池鹭是优势种.四种鹭在林内乔木层的主要筑巢高度不同,表明群落内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布特点体现了鸟类对群落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
(3)当不同鹭类利用同一资源时,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然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由于这两种鹭鸟在觅食时间、觅食方向上的改变,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高峰期和取食地点,可以使之得到较为均衡的资源利用,二者之间的竞争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对环境适应的必然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对某种动物(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观察,图1为其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类型b、d、e的细胞属同一次减数分裂,则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
B.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且不含同源染色体,则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
C.图1中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2中的细胞类型a
D.图2中细胞类型b→d、d→c都是由着丝点分裂导致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特有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属于有丝分裂的一种特殊殊形式,下面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两种分裂方式的过程中都有等位基因分离
B.进行两种分裂的母细胞中一般都有同源染色体
C.两种分裂方式所产生的细胞类型往往不同
D.二者都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着丝点分裂一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现代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其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图:

(1)过程①代表的是逆转录,过程①所需原料为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2)过程⑦采用的实验技术是动物细胞融合,获得的X是杂交瘤细胞.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至少需经2次筛选才能选出产生所需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然后要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体外培养,培养时配置的培养基是液体(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其成分与培养植物相比不同的是含有葡萄糖和动物血清等.
(3)若将含有A基因的受体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必须满足无菌无毒、营养、(适宜的)温度和pH、气体环境等条件,才能使细胞大量增殖,其中培养环境中的空气必须加5%的CO2,目的是为了维持培养液的pH.若受体细胞是受精卵,则需将其在体外培养到桑椹胚或囊胚时期,将其移入到母体子宫,培育成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动物可以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A蛋白.
(4)对徤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A蛋白制成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病毒,与已知病毒的核酸(基因)序列进行比较;或用图中的抗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的细胞分裂部分时期及基因位置,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乙细胞中A、a基因将移向细胞同一极
B.乙细胞分裂的下一个时期含有四个染色体组,12条染色体
C.形成丙细胞的分裂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D.丙细胞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是abX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XY型性别决定的植物,抗病情况的遗传与A、a基因有关,叶形的遗传与B、b基因有关.现将抗病正常叶的雌、雄植株进行杂交,子代中抗病正常叶:不抗病正常叶:抗病皱叶:不抗病皱叶的比例,雄性为3:1:3:l,雌性为3:l:0:0,不考虑性染色体同源区段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与抗病情况有关的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叶形的遗传中皱叶为隐性.
(2)亲代雄株的基因型为AaXBY,子代雌株不抗病正常叶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3)科研人员重复该杂交实验,子代植株中出现了一皱叶雌株.出现该皱叶雌株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植株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请完善实验步骤,以探究其原因.(说明: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B或b时胚胎致死;各基因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让该皱叶雌株与正常叶雄株杂交,观察后代性别比例.
结果预测及结论:如果后代雌株:雄株=1:1,则出现该皱叶雄株的原因是亲本植株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如果后代雌株:雄株=2:1,则出现该皱叶雄株的原因是亲本植株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