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 )
A. 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 B. 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C. 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 D. 将发酵装置放在45℃处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的染色体2、6、7、8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B.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D、d不一定发生分离
C. 据图判断该果蝇为雄性,且3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D. 1、2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请分析冋答:
(1)该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__。
(2)该男子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_____。
(3)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____________种。
(4)在14号染色体和21号染色体上有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该男子的基因型如图乙所示,他与正常的、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所生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种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B基因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B和Bb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据表分析回答:
为了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
某课题小组选用基因型为AaBb的粉花植株进行自交实验。
①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三种类型,图中用竖线表示染色体,用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②实验步骤:第一步:粉花植株自交。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③实验可能的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
a若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为粉色:红色白色=6 3:7,则基因在染色体上分布情况为:
b若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为 ,则基因在染色体上分布情况为:
c若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为 ,则基因在染色体上分布情况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甲病和乙病都是单基因遗传病。图1为患甲病的L家族遗传系谱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图2为患乙病的W家族系谱图(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W—1号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
(1)L家族中的甲病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___(显/隐)性遗传。
(2)L—4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若其与正常女性结婚,则生育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不考虑乙病)
(3)已知W家族不带甲病致病基因,L家族不带乙病致病基因,若L—4号与W—4号婚配,如生育一个携带两种致病基因的女孩,则此女儿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DHA对脑神经发育至关重要。以A、B两种单细胞真核藻为亲本,利用细胞融合技术选育高产DHA融合藻。两种藻特性如下表。
亲本藻 | 优势代谢类型 | 生长速率(g/L天) | 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直径 | DHA含量(‰) |
A藻 | 自养 | 0.06 | 小 | 0.7 |
B藻 | 异养 | 0.14 | 大 | 无 |
据表回答:
(1)选育的融合藻应具有A藻_______________与B藻______________的优点。
(2)诱导融合前需用纤维素酶处理两种藻,其目的是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以下三步筛选融合藻,步骤______可淘汰B藻,步骤______可淘汰生长速成率较慢的藻落,再通过步骤______获取生产所需的融合藻。
步骤a:观察藻落的大小
步骤b:用不含有机碳源(碳源——生物生长的碳素来源)的培养基进行光照培养
步骤c:测定DHA含量
(4)以获得的融合藻为材料进行甲、乙、丙三组试验,结果如下图。
①甲组条件下,融合藻产生[H]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丙组条件下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
②与甲、丙两组相比,乙组融合藻生长速率较快,原因是在该培养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两组DHA产量均较高,但实际生产中往往采用甲组的培养条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