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关于基因突变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就是基因突变
B.基因突变是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发生的
C.基因突变可以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引起
D.基因突变的突变率是很低的,并且大都有害的

分析 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
3、基因突变的原因:内因:生物内部因素;外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4、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解答 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只有发生在基因上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才都叫基因突变,A错误;
B、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这会导致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B正确;
C、引起基因突变的原因包括内因(生物内部因素)和外因(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C正确;
D、基因突变的突变率是很低的,并且大都是有害的,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发生的时期、原因、特点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省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山西校级期末)人接种卡介苗后,经过一段时间,血液中就会出现抗结核杆菌的抗体,这种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和合成抗体这种蛋白质的细胞器依次是( )

A.氨基酸、核糖体 B.葡萄糖、核糖体

C.氨基酸、中心体 D.核苷酸、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上期末生物复习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招远市校级期末)下列图中动植物糖类、脂质的种类与比较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二上期末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烟台校级期末)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的不同之处是( )

①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②能形成新基因型

③能形成新基因

④需要大量的选育工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豌豆的圆粒和皱粒产生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皱粒豌豆的产生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此题能够表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直接控制
C.插入外DNA序列导致基因数目增加
D.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下面是将人的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内,制备“工程菌”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PCR技术扩增原理是DNA双链复制,利用PCR技术扩增DNA时,需要在反应体系中添加的有机物质有引物、目的基因模板、4种脱氧核苷酸三磷酸和TaqDNA聚合酶,扩增过程可以在PCR扩增仪中完成.
(2)在基因工程中,常用Ca2+处理D,其目的是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使大肠杆菌更容易吸收DNA.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
(3)与真核细胞cDNA组成的基因相比,D中的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两端含有启动子和终止子等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4)人的胰岛素也可以从转基因牛中获取,若要培育能从乳汁中分泌人的胰岛素的转基因牛,应将胰岛素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等调控组件重组,需要选择的受体细胞是受精卵,导入该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蛔虫进行无氧呼吸                                   ②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③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④发酵和无氧呼吸为同一概念.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某池塘中,因某种原因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也随之大量繁殖,此后藻类逐渐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来,由于污水的排入,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对上述过程判断正确的是(  )
A.前者后者均属于负反馈B.前者属于正反馈,后者属于负反馈
C.前者后者均属于正反馈D.前者属于负反馈,后者属于正反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回答有关免疫问题.

(1)抗原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或糖蛋白.当B淋巴细胞表面的识别受体受到抗原刺激时,该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最终导致人体的免疫能力全部丧失.
(3)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排异反应脱落,这是T细胞所起的作用.
(4)如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C;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B,其特点是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产生的抗体多,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记忆B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