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春•滁州期末)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
B.春运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⑤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言语中枢在左右大脑半球对称分布 | |
B. | 中央后回是躯体的运动中枢 | |
C. | 中央前回是躯体的感觉中枢 | |
D. | 电刺激大脑皮层某区域会引发特定的反应或感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中心体参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 |
B. | 在高尔基体中进行肽链的合成和加工 | |
C. | 溶酶体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 |
D. | 以mRNA为模板在核糖体上进行翻译的过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上11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3春•烟台期末)如图所示为植物体内某物质跨膜运输的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A逆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膜,故属于主动运输
B.物质B为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且能循环利用
C.该过程能够体现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D.图示中ATP主要来自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南充市高二上第三学月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阆中市校级月考)某同学以玉米胚芽鞘为实验材料探究“a﹣萘乙酸(N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所得实验数据见下表: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哪一项错误( )
A.该实验说明NA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浓度为10﹣4mol/L的NAA也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C.1号培养皿为对照组,其余培养皿为实验组
D.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NAA浓度在10﹣8mol/L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乐山市高二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5秋•乐山校级月考)如图甲表示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图乙表示的是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和骨骼肌细胞之间的联系.请据图回答:
(1)寒冷环境中,血液中含量会增加的激素有 (填字母),体温调节过程属于 调节.
(2)A、B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应分别是 、 .
(3)D代表的激素是 、 ,其分泌量的多少受 的影响.
(4)图甲能体现的激素分泌特点有: 和 .
(5)图中各种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各处后,通过 识别并作用于靶细胞.完成信息传递后,这些激素就会 ,因而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
(6)骨骼肌受神经支配,运动神经末梢和骨骼肌之间靠Ach(乙酰胆碱)传递信息,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图乙中 中.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进入③中,然后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在Ach进入③的过程中,穿越生物膜的层数是 层.
(7)研究表明,重症肌无力患者可以是由于受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的抗体,既与病毒结合,也与Ach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导,导致肌无力.在免疫学上此种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 病.
(8)由图可知多巴胺是脑内分泌的一种 ,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也与上瘾有关.图为毒品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由图可知可卡因的作用机理是: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 (不变、增多、减少),从而增强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
(9)调查发现吸毒者容易出现怕冷、寒热交替等症状,说明吸毒使位于下丘脑的 中枢受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乐山市高二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1秋•乐山期末)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肝脏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细胞的代谢过程和内环境的稳态是互为因果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达州市高二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3•忻州一模)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导致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
A.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B.具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3:1
C.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1:1
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