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1)甲兴趣小组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I(a~d)所示: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还可用______________代替。
③无氧条件下的装置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检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兴趣小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装置一和装置二的实验条件相同)
①若图Ⅱ装置一中红色液滴向左移动,装置二中红色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图Ⅱ装置一中红色液滴不移动,装置二中红色液滴向右移动,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图Ⅱ装置一中红色液滴向左移动,装置二中红色液滴向右移动,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a→b d→b 吸收空气中,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放置一段时间后,酵母菌会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检测,就可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的
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产生的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Ⅰ:在探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时,检验产生的CO2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在向装置中通入空气时,为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需要先通过10%的NaOH溶液除去CO2,所以实验装置的顺序为c→a→b(或c→b→a→b);在无氧条件下,不需要通入不含CO2的空气,所以装置只需要d→b即可。
图Ⅱ中装置一左移,测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的量,装置二右移,测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
(1)①根据分析可知:有氧呼吸需要的装置是c→a→b,无氧呼吸的装置是d→b。
②装置中c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排除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还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代替。
③由于锥形瓶的空气中含氧气,故先将无氧呼吸的瓶放置一段时间后,酵母菌会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检测,就可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产生的。
(2)图Ⅱ中装置一左移,测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的量,装置二右移,测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
①若图Ⅱ装置一中红色液滴向左移动,装置二中红色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是只进行有氧呼吸。
②若图Ⅱ装置一中红色液滴不移动,装置二中红色液滴向右移动,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是只进行无氧呼吸。
③若图Ⅱ装置一中红色液滴向左移动,装置二中红色液滴向右移动,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是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①~④表示的是生物体细胞内4种有机成分的结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④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中
B. ②中也含有与a类似的结构
C. 细胞中没有①就不能产生③
D. 没有③或其功能类似物时,细胞仍能合成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产生的能量部分储存在ATP中
B.过程②产生的的氧全部来自
C.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一表示某溶液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图中①②③为细胞膜相关组成成分,下图二表示O2含量变化对小肠上皮细胞吸收K+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一中细胞膜的上侧是细胞膜的外侧
B. 图二说明K+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
C. 若图一中甲表示葡萄糖,则该细胞不可能是哺乳动物红细胞
D. 图二中K+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时,限制因素是载体数量和氧气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1表示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图2是图1中结构⑤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的去甲肾上腺素(NA)既是一种激素,又是一种神经递质。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序号________可表示体表的温度感受器,感受冷水刺激后,兴奋传递到体温调节中枢,经综合分析,通过传出神经引起骨骼肌战栗、毛细血管收缩等;同时________________会分泌TRH,促使垂体分泌TSH,TSH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据此分析,体温调节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
(2)图2中,当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小体时,引起[ ]________中的NA通过[c]突触前膜以________的方式释放。
(3)NA经突触前膜释放后与突触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NA同时作用于________,抑制NA的释放,从而提高了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4)如果免疫系统反应过度,将突触后受体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导致图2中NA不能与突触后受体结合,从而影响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换,导致人体患病,这种疾病称为________病。
(5)下图是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受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情况,图中箭头 表示电流方向。若在b点右侧刺激,则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情况依次是④→________→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减轻废弃农作物秸秆对农村环境污染,某科研小组使用下图所示接种方法分离纯化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用于生产。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接种工具的名称是______,制备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时,灭菌与调pH的先后顺序是______。
(2)步骤②中,将接种工具冷却的原因是______。
(3)图示接种方法是______。
(4)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单个菌落,某同学配制了一个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酵母膏 | 无机盐 | 淀粉 | 纤维素粉 | 琼脂 | 水 | |
培养基 | + | + | + | + | + | + |
注:“+”表示有
据表分析,该培养基含有微生物所需的______、氮源、水、无机盐四大类营养物质。该培养基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
(5)对该微生物的优良菌种进行长期保存,可以采用______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它不是其组分的简单堆砌,而是通过组分间结构和功能的密切联系形成的统一整体,以下有关下图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②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B. 图中⑧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C. 若该细胞能分泌某种消化酶,则这种消化酶的修饰加工是由图中的④和⑦共同完成的
D. 图中①的化学组成与T2噬菌体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Ⅰ、II、Ⅲ、IV为四种类型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摸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细胞I为心肌细胞,则②的数量应较多
B. 细胞Ⅱ、Ⅲ、IV都有胞壁,且组成成分相同
C. 细胞Ⅱ、IV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在于IV含有③
D. 细胞Ⅲ中设有结构①②,但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