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是有关真核细胞中DNA分子的复制、基因表达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丙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B.甲、乙两过程都是以DNA的两条链做模板
C.甲、乙、丙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甲、乙、丙过程所需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过程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复制形成DNA的过程,即DNA的复制;乙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RNA的过程,即转录;丙过程表示以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的翻译过程。
A、甲、乙、丙分别为复制、转录和翻译,复制与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翻译主要发生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A正确;
B、复制过程是以DNA的两条链做模板,而转录过程只以DNA的一条链做模板,B错误;
C、在DNA的复制、转录、翻译过程中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正确;
D、复制是合成子代DNA的过程,需要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转录是合成RNA的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为原料;翻译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需要氨基酸为原料,D正确。
故选B。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②过程,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核等细胞器参与了③过程
B.该实验中①过程应用的细胞的全能性原理、培育植株B过程应用的染色体变异原理
C.若生产单倍体玉米,因为植株矮小、种子小、营养少,所以一般不直接用于生产,而是用于单倍体育种
D.获得植株B的育种方式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植株B和植株C的基因型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装片制作过程中需用清水漂洗已解离的根尖便于染色
B. 观察过程中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
C. 图甲细胞所处时期发生DNA复制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D. 图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图乙细胞中的增加了一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表示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小鼠原种与小鼠新种可组成一个种群
B. 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 X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D. Z表示地理隔离,能阻断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导致新物种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渔民将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混合立体放养、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合理解释是
A. 它们的食性几乎完全相同 B. 它们生活水层不相同
C. 充分利用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理论 D. 充分利用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理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酶的固定化是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科研人员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以研究固定化酶的相关性质和最佳固定条件。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如图甲、乙、丙为部分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由甲图可知,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
B. 由乙图可知,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
C. 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酶一般可重复使用3次,之后若继续使用则酶活力明显下降
D. 固定化酶的酶活力较高,主要原因是增加了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温带半干旱区,当农田连续耕作六年后,农作物产量往往下降,弃耕后土地易沙化。对三片弃耕土地分别采取围封禁牧、人工种植灌木或乔木等恢复措施,灌木、乔木成活后该地自然恢复。十五年后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
*多样性指数综合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
据表回答:
(1)土壤含水量增加最明显的是___________样地。土壤全氮增加最明显的是______________样地,这是该样地内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相互作用的结果,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
(2)三种恢复措施均可改良土壤,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
(3)在半干旱地区,节肢动物是物种最丰富和数量最多的类群,在食物网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三种恢复措施中更适宜于中温带半干旱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
(4)在中温带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