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松果体产生的一种激素,具有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进而调整睡眠的作用。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B.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

C.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D.为改善睡眠,可长期大量使用褪黑素

【答案】D

【解析】

据图暗信号通过视网膜下丘脑松果体途径对生物褪黑素进行调控,该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或SCN)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为效应器。该过程中有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A、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常见的调控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图中所示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其中下丘脑为神经中枢,松果体为效应器,未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A正确;

B、由图可知,暗信号可促使褪黑素增多,则光信号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B正确;

C、由图可知,褪黑素含量增多时,其抑制下丘脑向松果体传递兴奋,即存在反馈调节,C正确;

D、由题意可知,褪黑素可促进动物睡眠,注射褪黑素,导致褪黑素含量过高,抑制下丘脑的功能,从而导致自身分泌的褪黑素减少,不利于人体健康,D错误。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X表示感受器,Y表示神经中枢,Z表示效应器,兴奋以局部电流形式由X传到Z

B.X表示吞噬细胞,Y表示T细胞,Z表示B细胞,则XYZ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X代表T细胞,Y代表效应T细胞,则Z代表抗体

D.X表示下丘脑,Y表示垂体,Z表示甲状腺,则Z分泌激素过多时,对于mn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白化病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上,ABO血型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下图甲为两个家系成员的白化病性状表现,表乙为血型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已知Ⅱ-3和Ⅱ-5均为AB血型,Ⅱ-4和Ⅱ-6均为O血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出现白化病的根本原因是缺乏酪氨酸酶无法合成黑色素

B.决定ABO血型的基因IAIBi互为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

C.-5个体可能有6种基因型,Ⅲ-1A型血的概率为1/2

D.-1与Ⅲ-2生育一个女孩,该女孩为白化病患者的概率为1/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将等量甲、乙两个品种的新鲜小麦叶片,分别置于两个体积、CO2浓度等完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利用灵敏的CO2红外线测量仪追踪相同条件下两个小室内CO2浓度的变化,获得如图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题中“相同条件”是主要指光照、温度等相同

B.t1~t2时间段,乙品种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为0

C.0t2时间内,甲品种叶片内有机物含量增加

D.乙品种与甲品种相比,乙品种能在较低的CO2浓度下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二倍体植物百合(2n=24)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幅细胞图像,叙述正确的是(

A.百合进行减数分裂过程的顺序为①→⑤→③→④→②

B.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图②所示细胞时期

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图③所示细胞时期

D.图⑤所示细胞时期,移向细胞两极的基因组成一般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的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模型构建是生命科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对图1和图2两个生物概念模型的理解或者分析正确的是(

A.若图1表示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图,则C表示重组质粒,D是受体细胞

B.若图1表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则AB在融合前必须经过特殊处理——制备原生质体,形成的C称为杂种细胞,从CD需要的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

C.若图2B是核移植技术,C是胚胎移植技术,则形成d的过程体现了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D.若图2B表示下丘脑,C表示垂体,切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对胰岛的影响比对甲状腺、肾上腺的影响更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对猕猴(2n=42)的酒精代谢过程进行研究,发现乙醇进入机体内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缺乏酶 1,喝酒脸色基本不变但易醉的猕猴,称为“白脸猕猴”; 缺乏酶 2,喝酒后乙醛积累刺激血管引起脸红的猕猴,称为“红脸猕猴”;两种酶都有的猕猴,称为“不醉猕猴”。请回答问题:

1)乙醇进入猕猴机体内的代谢途径,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_____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 。猕猴的乙醇代谢与性别关系不大,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基因 b 由基因 B 突变而来,基因 B_______(可以/不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是因为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的特点。

3)“红脸猕猴”的基因型有______ ,“白脸猕猴”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____

4)完善如下实验设计和预期,以确定某只“白脸猕猴”雄猴的基因型。

实验步骤:

该“白脸猕猴”与多只纯合____________ 杂交,产生多只后代。

观察、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若子代全为“红脸猕猴”,则该“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

若子代“红脸猕猴”:“不醉猕猴”=11,则该“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若子代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白脸猕猴”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研究马尾松的光合作用,将长势相同的马尾松幼苗分别放在阳光充足的林窗处和荫蔽的林下,测定其光合速率、气孔阻力等指标,实验结果如下图。1000时将林下一部分马尾松幼苗移至林窗处,并测定其光合速率(记作P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700时限制林下马尾松幼苗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CO2浓度

B.P值并未迅速上升至b点,原因可能是叶绿体内RuBP含量不足

C.10001200时林窗组光合速率下降会导致植物有机物含量减少

D.12001400时林窗组光合速率下降与气孔阻力的变化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作物的F1自交形成自交胚的过程如图1中途径1(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改造F1相关基因,获得N植株,该植株在形成配子时,有丝分裂替代减数分裂,其卵细胞不能受精,直接发育成克隆胚,过程如图1中途径2。图2表示上述两途径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1中,与途径1相比,途径2形成精子过程中,不会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途径1和途径2形成精子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最多分别为________

2)若考虑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则理论上,自交胚与F1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克隆胚与N植株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

3)图2中,b表示________的含量;由时期Ⅱ进入时期Ⅲ,a消失的原因是________

4)图1中,途径1形成卵细胞过程处于图2中时期Ⅱ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途径2形成精子或卵细胞过程中,可对应于图2中的时期有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