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图1表示神经纤维在静息和兴奋状态下K+跨膜运输的过程,其中甲为某种载体蛋白,乙为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图2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 A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B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
B.图2中③处膜外为负电位,而Na+浓度膜外大于膜内
C.图2兴奋传导过程中,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D.图2 ②处Na+通道开放;④处K+通道开放
【答案】B
【解析】
神经纤维在静息时膜电位是由钾离子外流造成的,钾离子的外流是通过离子通道的被动运输。动作电位的形成是由钠离子内流造成的,也通过离子通道的被动运输过程。钠离子从神经细胞膜内运输到膜外,钾离子从膜外运输到膜内都是主动运输的过程。据此分析作答。
A、K+从B侧运输到A侧是通过离子通道完成的,不消耗能量,所以A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外侧,B侧为神经细胞膜的内侧,A错误;
B、图2中③处膜外为负电位,而Na+浓度膜外大于膜内,B正确;
C、图2兴奋传导过程中,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C错误;
D、图2中②处K+通道开放以恢复静息电位,④处Na+通道开放以形成动作电位,D错误。
故选B。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遗传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仅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B.基因型相同的雌雄配子的数量相同
C.子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4D.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③过程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研究光合作用中ATP合成的动力,20世纪60年代,Andre Jagendorf等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首先人为创设类囊体内外pH梯度,之后置于黑暗条件下,发现随着类囊体内外pH梯度的消失有ATP形成。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A. 离体类囊体取自绿色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
B. 在绿色植物中该过程也是在黑暗中完成的
C. ATP的合成需要伴随H+运输进入类囊体腔
D. 推测ATP合成的动力来自H+浓度梯度势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中曲线Ⅰ表示体内某神经纤维受适宜刺激后,膜内Na+含量变化,曲线Ⅱ表示膜电位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B.ab段神经纤维膜对K+的通透性不断降低,直至为零
C.c点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
D.曲线Ⅱ的结果是由一个电极放在膜内一个电极放在膜外测得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小熊猫主要生活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中有竹子的地方,喜食竹笋、苔藓以及捕食小鸟或其他小动物昆虫等,发情期雌雄个体往往发出特有的求偶声,雌性还会排出带有气味的分泌物,吸引雄性,一般5到7月产仔。研究人员对甲、乙、丙三个小熊猫种群的年龄等级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小熊猫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___________法,科研人员在两个月份进行了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为A、B,其中A明显高于B,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若某次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小,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甲、丙两个小熊猫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为___________;在发情期内,雌雄小熊猫之间传递的信息种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食物链只能是竹笋→小鸟→小动物→小熊猫,其不可逆性决定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是单方向的。
(4)在针阔混交林中小熊猫与___________构成生物群落。引起混交林中小鸟、昆虫、小熊猫等垂直分层现象的重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是野生型酵母菌的突变菌株,其线粒体功能丧失,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科研人员为获得高产酒精的呼吸突变型酵母菌进行了相关研究。
(1)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首先要通入无菌空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密封发酵要注意控制发酵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至少答出2个)。
(2)为优化筛选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的条件,研究人员设计了紫外线诱变实验,记录结果如下表。表中A、B、C分别是__________。据表中数据分析,最佳诱变处理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 | 1组 | 2组 | 3组 | 4组 | 5组 | 6组 | 7组 | 8组 | 9组 |
照射时间/min | A | 1.5 | 1.5 | 2.0 | 2.0 | 2.0 | 2.5 | 2.5 | 2.5 |
照射剂量/W | 12 | 15 | 17 | 12 | 15 | B | 12 | 15 | 17 |
照射距离/cm | 18 | 20 | 22 | 20 | 22 | 18 | 22 | 18 | C |
筛出率/% | 3 | 7 | 13 | 5 | 15 | 6 | 4 | 7 | 11 |
(3)TTC是无色物质,可以进入细胞内与足量的还原剂[H]反应生成红色物质。为筛选呼吸缺陷突变菌株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___,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培养基。如果出现___________的菌落则为呼吸缺陷型酵母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为检测该呼吸突变型酵母菌是否具备高产酒精的特性,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推测该呼吸缺陷型酵母菌__________(填“适宜”或“不适宜”)作为酒精发酵菌种,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药物A是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临床用于肿瘤的治疗。研究人员利用H细胞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相关研究。
(1)H细胞是一种肝癌细胞,机体主要通过________免疫发挥免疫监控和清除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癌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表达量________,无法被免疫细胞识别,从而实现免疫逃逸。
(2)将H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加入D溶剂溶解的不同浓度的药物A溶液,24h后测定细胞存活率。实验结果如表,由数据可知药物A对H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浓度/mol·L-1 | 0 | 1 | 5 | 10 | 15 | 20 |
细胞存活率/% | 100.0 | 98.21 | 97.85 | 97.12 | 96.87 | 96.24 |
(3)研究人员对药物A的免疫调节作用进行研究。将H细胞与T淋巴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A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癌细胞的凋亡率。对照组的设置应为________。
①单独培养的H细胞 ②单独培养的T淋巴细胞 ③混合培养的H细胞与T淋巴细胞
④加入等量的D溶剂 ⑤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凋亡率统计结果如表,据此提出药物A的免疫调节作用是_____________。
浓度/mol·L-1 | 凋亡率/% |
对照组 | 3 |
1 | 13.4 |
10 | 29.3 |
15 | 55.3 |
(4)为进一步探究药物A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机理,研究人员又做了如下实验:
①已知IL-2、TNF-α是T细胞产生的两种杀伤性细胞因子,研究人员利用癌症模型鼠进行实验,测定了不同组小鼠IL-2、TNF-α的表达量,结果如表:
A药剂量/mg·kg-1 | IL-2 | TNF-α |
0 | 14.12 | 11.25 |
5 | 18.31 | 16.54 |
10 | 24.32 | 20.23 |
15 | 31.54 | 27.50 |
②T细胞表面的PD-1和癌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后可以抑制T细胞的活性,使其无法识别癌细胞,导致癌细胞的免疫逃逸。研究者分别测定了①实验中T细胞表面的PD-1和癌细胞表面的PD-L1表达量,结果如图。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支持/不支持)药物A免疫作用机理的假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PD-1/PD-L1信号通路的作用机理,利用免疫学知识为治疗癌症提供一种新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水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秋水仙素作用于AB段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 BC时期高尔基体活跃,出现细胞板
C. CD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该时期细胞中移向两极的均有同源染色体
D. CD时期可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部分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噬菌体DNA复制的模板、原料、能量、酶均来自细菌
B.适当保温后进行②操作,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C.图示实验可以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D.该实验得到的子代噬菌体中,大多数含有放射性32P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