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DNA,用DNA酶处理后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S型菌DNA的降解产物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B.鉴别R型菌与S型菌必须使用显微镜检测菌体外荚膜的有无
C.该实验直接证明了S型菌DNA是导致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因素
D.设置“S型菌的蛋白质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对照组即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分析 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的、直接的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照实验,即DNA酶和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

解答 解:A、由于用DNA酶处理S型活细菌中提取DNA后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从而证明S型菌DNA的降解产物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A正确;
B、鉴别R型菌与S型菌不需要使用显微镜检测菌体外荚膜的有无,可直接观察菌落特征,B错误;
C、该实验间接证明了S型菌DNA是导致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因素,C错误;
D、设置“S型菌的蛋白质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目的是体现实验的对照性原则,是用来与只用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形成对照,通过这种对照说明S型菌DNA的作用,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结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要求考生识记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的设计思路、具体过程、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并作出准确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任何动物都能通过行为调节实现“趋利避害”,找到适宜的生存环境.下列说法错误的(  )
A.睡眠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行为调节B.人在睡眠时非条件反射完全抑制
C.蛇的冬眠有利于渡过严冬D.睡眠时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  )
A.单细胞生物,进行有氧呼吸B.单细胞生物,进行无氧呼吸
C.多细胞生物,进行有氧呼吸D.多细胞生物,进行有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花椰菜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再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完整的花椰菜原生质体融合,以获得抗黑腐病杂种植株,其流程如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所需要的酶是纤维素酶、果胶酶.
(2)过程②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的叶绿体存在,这一特征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3)原生质体培养液中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以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其作用是保持原生质体的完整性.原生质体经过细胞壁再生,进而分裂和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4)若分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畸变类型,应剪取再生植株和双亲的根尖,通过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等过程制成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胞吞产生的吞噬泡可以与溶酶体结合
B.胞吐方式分泌的物质可以是小分子物质
C.通道蛋白协助的物质转运一定是被动转运
D.载体蛋白运输物质时发生形变必须由ATP供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为质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质膜具有选择透性与③无关
B.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与①有关
C.②和③都有水溶性部分和脂溶性部分
D.不同物种的质膜不同,主要是①和②的种类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表示神经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神经调节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图示结构中有3个神经元.因神经元具有较多的树突结构,使其细胞表面积大,与信息交流功能相适应.
(3)图中的A处接受适宜刺激后产生兴奋,在B处不能(填“能”或“不能”)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是负电位变成正电位,产生电位变化的原因是由于钠离子内流.
(4)当兴奋通过c处时是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传播到效应器时,骨骼肌能迅速发生反应,因此骨骼肌是一种可兴奋细胞.
(5)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牙床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因麻醉药阻断了兴奋在3 (填数字编号)处的传导,所以感觉不到疼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福州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科学家拟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

(1)将S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将携带S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 细胞,通常用的方法是 。如果转基因成功,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

(2)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基因或B基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 ,F2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

(3)将S基因分别插入到A、B基因的紧邻位置(如右图),将该纯合的转基因雄蚊释放到野生型群体中,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 ,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海南省东方市八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15N同位素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四代,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4N和15N,c只含14N,如下图。下列选项中,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纵坐标为DNA分子个数)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