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有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二氧化硅有利于充分研磨 B.用NaCl溶液提取叶片中的色素

C.用无水乙醇分离滤液中的色素 D.加入碳酸钙防止滤液挥发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研究得知,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量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或遗传物质的改变).细胞癌变后核糖体数目增多,其原因是癌细胞分裂旺盛,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旺盛.
(2)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内葡萄糖转化为五碳糖的途径明显增强.某些药物可通过抑制该代谢途径抑制癌细胞的快速增殖,其原理是五碳糖(脱氧核糖)是构成脱氧核苷酸的成分,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抑制葡糖糖转化为五碳糖可抑制DNA的复制.
(3)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艾滋病病人易患恶性肿瘤的原因艾滋病病毒在人体肉攻击T细胞,使免疫系统丧失监控和清除功能
或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攻击T细胞,而T细胞是发挥抗肿瘤细胞功能的主要免疫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实验小组对酸奶中乳酸菌的数量进行了测定,取6支灭菌的试管,分别加入9mL灭菌的生理盐水,标号A1、A2、A3、A4、A5、A6,吸取1mL酸奶样液中加入试管A1中,然后另取一支吸管从A2中吸取1mL溶液,加入A2中,依此类推,最后从试管A6中取0.1mL样液进行涂布计数,涂布三个平板,其菌落数分别为251、265、276个.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培养乳酸菌除了必要的营养物质外,还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
(2)制备乳酸菌的培养基过程中,对培养皿灭菌的常用方法是干热灭菌法.倒平板时培养基的温度不能太低,原因是温度太低会导致培养基凝固,无法铺展均匀;待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目的是防止平板冷凝后,培养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基中造成污染.
(3)该实验小组对乳酸菌接种所采用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根据三个平板中菌落数,可推测原酸奶中乳酸菌的浓度为2.64×109个/mL,该方法测定的乳酸菌的含量和实际值相比,一般偏小(填“偏大”或“偏小”).
(4)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该实验对照组的设置是另增设一组培养基,接种等量灭菌的生理盐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重庆市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进行观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则最可能表示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是( )

A.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位置 B.出现染色体,核仁消失

C.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D.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重庆市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植物体的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反应( )

A.既可以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B.既可以在叶肉细胞中进行,也可以在根细胞中进行

C.只能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不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D.只能在有光条件下进行,不能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重庆市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

B.荔枝在无02、干燥、零下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C.马拉松运动时,运动员主要是从无氧呼吸中获得能量

D.高等生物保留无氧呼吸的能力,有利于对不良环境的适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重庆市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温度之间的关系及叶绿体色素对不同波长光线吸收的相对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中A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

B.由乙图可以看出,植物体5 ℃时的状态可用甲图中B点表示

C.丙图中的F曲线(实线)可以表示叶黄素对不同波长光线的吸收

D.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时,应选用无色透明的塑料大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陕西西安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DNA的稳定性与⑤有关

B.④是一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DNA连接酶可催化⑦键形成

D.加热可以断开⑤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陕西西安市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科学家用植物细胞杂交方法,将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如图1所示,其中①~⑤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组织或植株。育种工作者还利用番茄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如图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现过程②的技术是 ,在此之前使用 酶处理细胞以除去细胞壁。过程③原生质体经过 再生,与此密切相关的细胞器为

(2)过程②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的 存在,这一特征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3)若番茄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含n条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细胞内含 条染色体;若杂种细胞培育成为“番茄-马铃薯”植株为四倍体,则此杂种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育得到的植株属于 倍体植株。

(4)如果形成c细胞的a、b细胞都是番茄细胞,那么更简单的得到番茄植株f的处理方法是

(5)若杂种植株在有丝分裂在过程中,仅保留番茄的染色体而马铃薯的染色体会不断丢失,采用特异性引物对番茄和马铃薯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两亲本的差异性条带,可用于杂种植株的鉴定。图3是用该引物对双亲及4棵再生植株1~4进行PCR扩增的结果。据图判断,再生植株1~4中一定是杂种植株的有(多选)

(6)图2 Ⅰ过程培育植物体A主要应用了 技术。

(7)用红果多室(Yymm)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Ⅱ、Ⅲ有关实验,则Ⅱ过程中,培育植物体B的方法(Ⅱ)称为 。植物体C的基因型有 。(细胞A为两两融合细胞,写出具体的基因型。)

(8)三种育种得到的植物体A、B、C中一定为纯合体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