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
待测物质检测试剂预期显色结果
DNA甲基绿红色
脂肪苏丹Ⅲ橘黄色
淀粉斐林试剂砖红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蓝色
A.B.C.D.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解答 解:①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①错误;
②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②正确;
③淀粉应用碘液鉴定,斐林试剂只能鉴定还原糖,③错误;
④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④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低度的果酒、果醋具有一定的保健养生功能.如图是两位同学制果酒和果醋时使用的装置.同学甲用A(带盖的瓶子)装置制葡萄酒,在瓶中加入适量葡萄汁,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每隔12h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注意不是打开瓶盖),之后再将瓶盖拧紧.当发酵产生酒精后,再将瓶盖打开,盖上一层纱布,温度控制在30~35℃,进行制果醋的发酵.同学乙用B装置,温度控制与甲相同,不同的是制果酒阶段充气口用夹子夹紧外,排气的橡胶管也用夹子夹住,并且每隔12h左右松一松夹子放出多余的气体.制果醋阶段适时向充气口充气.经过20天左右,两位同学先后完成了自己的发酵制作.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1)从制酒和制醋两阶段对装置的处理方式判断,酵母菌和醋酸杆菌的代谢类型分别是兼性厌氧型、需氧型.
(2)制作果酒时所用的葡萄应先冲洗后除去枝梗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杂菌污染,但又不能反复冲洗以防止菌种流失,在自然发酵过程中,菌种来源于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的野生型酵母菌.
(3)B装置中的充气口在果酒发酵时关闭,在果醋发酵时连接充气泵,并不断向内泵入空气(氧).
(4)制果酒时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原因是此时温度最适合酵母菌繁殖;而制葡萄醋时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5)写出与果酒制作有关的反应式:C6H12O6+6O2+6H2O$\stackrel{酶}{→}$6CO2+12H2O C6H12O6$\stackrel{酶}{→}$2C2H5OH+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是反射弧的感受器,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图乙中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
(3)图丙是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甲表示神经中枢,乙、丙未知.神经元A、B 上的1、2、3、4为4个实验位点.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元A和神经元B的完整性,请补充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
①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
②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1,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1次,则神经元A为传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2次,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示为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无菌操作).
(2)图示流程的主要操作包括梯度稀释和涂布平板.
(3)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结果比较准确.
(4)当培养基中纤维素成为唯一碳源时,可筛选出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要证明其有选择作用,可以用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对照,比较菌落数目:还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料,如果所有菌落周围均出现明显的透明圈,也证明其选择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一万多年前,内华达州比现在湿润得多,许多湖泊(A、B、C、D)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结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以后,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鳉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a、b、c、d鳉鱼).为内华达州1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
(1)1万多年后,A湖中的所有鳉鱼称为一个种群;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它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两湖的鳉鱼(a和b)能进行交配,但其后代的雄性个体不能产生正常的精子;来自C、D两湖的鳉鱼(c和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A、B两湖鳉鱼的繁殖期在5月,C、D两湖的鳉鱼繁殖期在7月.上述实验说明C、D两湖中的鳉鱼存在地理隔离隔离.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是A、B、C(D)湖中的鳉鱼.
(3)在5000年前,A湖的浅水滩生活着甲水草,如今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些植株较硕大的乙水草,经基因组分析,甲、乙两水草完全相同;经染色体组分析,甲水草含有18对同源染色体,乙水草的染色体组数是甲水草的2倍.甲、乙水草杂交,可产生三倍体的后代.据此,可以认为甲、乙水草不是(填“是”或“不是”) 同一物种,原因甲、乙水草产生的后代为三倍体,不可育,说明甲、乙水草间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物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泡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但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已知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与泡制时间有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泡菜制作过程中产酸的细菌主要是乳酸菌(填“醋酸杆菌”或“乳酸菌”),该生物与酵母菌在细胞呼吸类型上最大的区别是该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2)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隔绝空气,形成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的发酵.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薄膜,这是(产膜)酵母菌的繁殖导致的.
(3)泡菜制作后期,乳酸菌种类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发酵后期营养物质消耗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加剧了不同乳酸菌的竞争,淘汰了部分种类的乳酸菌.
(4)通常采用比色法来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其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秆的伸长,两者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有抑制作用
B.赤霉素与生长素的相互关系属于协同作用
C.色氨酸一般由植物从土壤中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获得
D.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只能消化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
B.线粒体含有核糖体和少量DNA
C.高尔基体分拣蛋白质分别送到细胞内或细胞外
D.粗面内质网内的蛋白质会送到高尔基体和细胞其他部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
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等因素有关
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D.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