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已知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下列有关普通小麦染色体组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它的每个染色体组含7条染色体
B.它的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含21条染色体
C.经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植株,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为三倍体
D.它的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

分析 1、由配子不经过受精形成的新个体都是单倍体,则六倍体小麦的配子形成的子代虽然含有3染色体组,但仍然是单倍体.
2、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说明每个染色体组中含7条染色体.

解答 解:A、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即体细胞中含有6个染色体组,含42条染色体,说明每个染色体组中含7条染色体,A正确;
B、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则由配子发育成的单倍体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B正确;
C、经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植株,体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但属于单倍体,C错误;
D、离体培养普通小麦的花粉得到单倍体,含有3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所以高度不育,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三者之间的数量比为1:2:2的时期是(  )
A.前期、中期B.中期、后期C.中期、末期D.后期、末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
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病的发病率时,在患病家系中多调查几代,不能减少实验误差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图甲表示该动物产生的一个精细胞中有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乙和丙是该精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细胞分裂图.请分析回答:

(1)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0条染色单体.
(2)丙细胞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条.
(3)乙细胞中,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A、a、B、b.
(4)丙细胞中,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是AAbb或aaB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回答下列与遗传有关的问题:
Ⅰ.燕麦的颖色受两对基因控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见下表.现用纯种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的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
表现型黑颖黄颖白颖
基因型AB_或AbbaaBaabb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两纯合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黄颖aaBB、黑颖AAbb.
(2)若取F1的花药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是黑颖:黄颖:白颖=2:1:1.
(3)若将F2中的黑颖与黄颖的个体杂交,则基因型为Aabb×aaBb时,后代中白颖的比例最大.
Ⅱ.图1是人类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图中甲、乙两种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已知某种方法能够使B基因显示一个条带,b基因显示为位置不同的另一个条带,用该方法对家系中的部分个体进行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是隐性(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III1是杂合子(填“纯合子”或“杂合子”),II2的基因型为aaXBY.
(3)III2 和  III3 所生子女中,两病皆患的概率是$\frac{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用扦插方法繁殖月季花时,枝条需留三、四个芽,这样枝条容易生根,其主要原因是(  )
A.细胞呼吸强B.芽能产生生长素C.生长旺盛D.能进行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科研所为了开发痢疾疫苗,利用鼷鼠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的主要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第一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第二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抗体合成程度
正常的鼷鼠未接种+
正常的鼷鼠接种+++++
幼年摘除胸腺的鼷鼠未接种+
幼年摘除胸腺的鼷鼠接种+
摘除胸腺后注入T淋巴细胞的鼷鼠接种++++
根据上表中的结果,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与甲组相比,乙组抗体合成程度明显高于甲组的原因是:当第二次接种时,鼷鼠第一次接种产生的一定量的记忆细胞,就会在体液免疫中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新的浆细胞,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戊组与丁组对照,说明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过程需要T细胞的帮助.与乙组相比,丁组抗体合成程度较低的原因是摘除胸腺后,体内T细胞大量减少,体液免疫的抗原呈递受阻(或淋巴因子分泌减少).
(3)若将题目中病原体痢疾杆菌换成病毒,接种病毒后正常鼷鼠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
(4)为验证T细胞是属于细胞免疫的细胞,请补全实验设计思路和结果:
A组:切除鼷鼠的胸腺后,移植异体器官;移植器官易保留在小鼠体内.
B组:做切除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移植器官被排斥.
为进一步证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最后还应做何种补充实验.实验组(A组)再输入T淋巴细胞;移植又被排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基因工程需要专门的工具,其中基因的“剪刀”指(  )
A.DNA连接酶B.质粒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病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已知番茄植株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红果(H)对黄果(h)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有茸毛番茄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避蚜效果,且能减轻黄瓜花叶病毒的感染,在生产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不能存活.据此推断错误的是(  )
A.将有茸毛番茄白花传粉,子代植株表现型及比例为茸毛:无茸毛=2:1
B.若无茸毛红果番茄与有茸毛黄果番茄杂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则子代中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个体占$\frac{1}{2}$
C.若有茸毛红果番茄和有茸毛黄果番茄进行异花传粉,子代只出现了两种表现型,则亲本植株有茸毛红果番茄的基因型仅有DdHH一种
D.若有茸毛红果番茄和有茸毛黄果番茄进行异花传粉,子代只出现了两种表现型,则F1群体中,D的基因频率是$\frac{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