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下列有关激素作用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含量少,但是作用效果显著
B.激素通常需要体液运输
C.激素作用于靶细胞或者靶器官之后通常被灭活
D.激素含量少,所以作用时间短

分析 激素调节特点:
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却能产生显著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
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所以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它有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靶腺体或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激素种类多、含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只起到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

解答 解:A、激素含量较少,但具有高效性,作用效果显著,A正确;
B、激素分泌后进入血液,通常需要体液运输到靶细胞或者靶器官,B正确;
C、激素作用于靶细胞或者靶器管之后通常被灭活,C正确;
D、同神经调节相比较,激素调节作用时间较长,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激素调节的特点,意在考察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一般只有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发生突变.但在射线辐射下,突变率大大提高,甚至可使等位基因同时发生突变.某育种机构用射线辐射处理一批纯合的白色小花瓣花的种子,相同环境下种植,不同植株分别开白色小花瓣花、红色小花瓣花和白色大花瓣花.已知花色由一对等值基因A、a控制,花瓣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A(a)和B(b)分别位于不同的DNA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育种方法为诱变育种.控制花色、花瓣的基因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2)育种员甲选取一株诱变产生的开红花的植株进行自交,获得的105株子代均开红花,甲由此判断控制红花的基因为隐性基因a.甲的结论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是若诱变获得的开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也均开红花.若花色的遗传为完全显性,从105株子代中任取一株与纯合开白花植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为均开红花或均开白花.
(3)经研究发现,红花为隐性性状.育种员乙选取一植株数株开白色大花瓣花的植株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大花瓣花:白色小花瓣花:无花瓣花=2:1:1,则乙选取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从白色大花瓣花植株自交所得子代中取出部分植株,随机交配若干代,Fn的花瓣表现型及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则Fn-1中B的基因频率为$\frac{1}{3}$或$\frac{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为了研究外源Ca2+对高NaCl胁迫下菊芋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设计实验,结果见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处理气孔导度(mmol•m-1•s-1光合速率(CO2/μmol•m-2•s-1叶片细胞淀粉含量(mg•g-1
全营养液培养+叶片喷施蒸馏水0.59821.8995.2
全营养液培养+叶片喷施CaCl2溶液0.62422.0394.9
含高NaCl的全营养液培养+叶片喷施蒸馏水0.12811.23110.1
含高NaCl的全营养液培养+叶片喷施CaCl2溶液0.20115.9297.4
(1)比较甲组和丙组数据,可说明高浓度NaCl对光合作用速率有影响.
(2)CO2进入叶绿体的基质部位进行固定,固定的产物是三碳化合物.
(3)高盐处理下,植物细胞失水,可导致气孔导度降低,使C02的吸收量减少,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4)高盐环境下,淀粉在叶肉细胞中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施加外源Ca2+后,对NaCI的耐受性更强(填“强”或“弱”),原因是外源Ca2+对淀粉运出叶肉细胞可能起促进(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动物培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仅用该培养液也能用来培养乙肝病毒
B.在利用两种肝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时,可用胃蛋白酶处理
C.甲、乙细胞在持续的原代培养过程中,乙会出现停止增殖的现象
D.细胞培养在含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的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关于叶绿体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素a和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B.绿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同
C.利用纸层析法可分离4种叶绿体色素
D.提取叶绿素时选用层析液的原因是色素可溶于有机溶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将同种大鼠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杭体的能力丧失,从乙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抱并转移到甲组大鼠后,发现甲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
(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特异性免疫反应主要由淋巴细胞完成.
(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甲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转移过和未转移过淋巴细胞的大鼠注射等量的抗原,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浆细胞或答效应B细胞,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
(4)试分析将乙组的淋巴细胞移植到甲组大鼠后,甲组大鼠是否会有排斥反应,为什么不会,因为免疫排斥反应由淋巴细胞(效应T细胞)完成,而甲组大鼠没有淋巴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所示,土壤中的种子萌发后,根总是向下生长,与种子横放或竖放无关;而茎总是向上生长,与横放或竖放无关.请用生长素作用分别原理解释此现象.
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近地一侧的生长素浓度比远地一侧的生长素浓度高.根对生长素最敏感,所以近地侧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而远地侧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所以根弯曲向下生长.
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近地一侧的生长素浓度比远地一侧的生长素浓度高,远地侧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弱,生长慢,而近地侧处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生长快,所以茎弯曲向上生长,即茎具有背地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骨骼肌的生理活性随离体时间延长逐渐减弱.研究者为了确定离体骨骼肌再植的合理条件,采用生物荧光法测定离体后骨骼肌每间隔1h骨骼肌中ATP的含量,以判断骨骼肌的生理活性状况.
实验材料与用具:室温下(18-20°C)保存的兔前肢的骨骼肌、荧光素酶缓冲液、荧光素酶-荧光素粉剂、不同离断时间后的骨骼肌样本、生物发光计.
(说明:①在有氧气和ATP的条件下,荧光素酶能催化荧光素的氧化而发出荧光;②生物荧光法测定ATP含量的具体方法不作要求)
一、实验思路①绘制ATP标准荧光发光曲线(见图):
②测定骨骼肌样本液中ATP随时间下降百分比值:将在适宜的氧浓度条件下,离体后15min骨骼肌中ATP荧光发光量作为对照组.每隔1h测定适宜氧浓度和缺氧下,不同离体时间骨骼肌样本的ATP发光量.再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得其比值.③统计、分析所得数据.请回答
(1)补充完善实验思路
(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并绘制缺氧和适氧条件下,预测的ATP比值变化曲线)
(3)分析与讨论①该实验中可以用ATP荧光发光量代表ATP含量的主要原因是从图1可知,ATP含量与荧光发光量是正比关系.②随着缺血、缺氧时间的延长,需氧呼吸经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释放的能量减少,ATP生成减少,质膜上载体参与的主动转运过程受阻,引起细胞坏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当动物缺乏某种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A.生长激素、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性激素

C.胰岛素、性激素

D.性激素、生长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