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白菜物种Ⅰ(2n=24)与Ⅱ(2n=22)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可育的白菜新品系(注:物种Ⅰ的染色体和物种Ⅱ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
(1)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不会(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2)观察白菜新品种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
(3)该白菜新品系经过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D/d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
组别亲代F1表现型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甲×乙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
实验二乙×丙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
①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隐性
②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D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AADD,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frac{3}{13}$.
③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某一F1植株,其体细胞中含D/d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含D基因),是亲代丙(乙/丙)在产生生殖细胞时出现变异,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D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白菜物种Ⅰ与Ⅱ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是异源多倍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白菜新品系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D/d影响,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是9:3:3:1的变式,所以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解答 解:(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形成纯合体,所以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2)由于白菜新品系是白菜物种Ⅰ(2n=24)与Ⅱ(2n=22)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所以细胞中含有(12+11)×2=46条染色体.观察白菜新品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分裂旺盛的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规则地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含有46条染色体.
(3)①由实验一可判断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隐性.
②由实验二的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可判断F1黄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为AaDd.子代黑色种子植株基因型为A_dd,黄色种子植株基因型为A_D_、aaD_、aadd,可判断当D基因存在时,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由于F1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AaDd),则丙黄色种子植株的基因型为AADD.F2中产黄色种子植株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DD、aaDD、aadd,占$\frac{3}{13}$.
③就D/d基因而言,实验二亲本基因型为DD和dd,F1体细胞基因型为Dd,而该植株体细胞中含D基因的染色体多了一条,可能是植株丙在产生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含D/d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中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
故答案为:
(1)不会 
(2)46 
(3)①隐  ②D  AADD     $\frac{3}{13}$③丙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D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D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点评 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甲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乙图表示由四个单体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甲图中的②大量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是脂肪
B.若甲图中④能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则有些原核生物也含有④
C.乙图中若单体是氨基酸,则该化合物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中氧原子数增加3个
D.③可以是ATP、磷脂、核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图甲表示植物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 (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c代表细胞器)
(1)图甲中,细胞器a为液泡,细胞器b中进行的生理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
(2)图甲中物质④是丙酮酸,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全部进入c中被分解.⑥代表的物质是CO2
(3)a、b、c中,能够输出ATP到细胞器外的是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关于细胞的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离体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能表现出全能性
B.克隆羊的诞生证明了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在生物体所有的细胞中,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
D.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是基因在特定时空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根据如表所列出的相关实验操作,预期结果合理的是(  )
选项实验操作预期结果
A用两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分别处理玫瑰插条形态学下端,观察并比较扦插后的生根数低浓度2,4-D溶液的插条生根数总是更多
B用新鲜的菠菜叶研磨得滤液,然后用无水乙醇分离色素能看到滤纸上四条清晰的色素带
C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不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检测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带有放射性32P标记的个体在子代噬菌体中所占比例高
D用甲基绿-吡罗红对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进行染色处理都能观察到细胞核被染成绿色,細胞质被染成红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变异、进化、生物多样性等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进而导致种群的进化
②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③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④突变基因翻译出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一定发生改变
⑤生物的可遗传变异为育种提供了原材料
⑥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表现是遗传多样性.
A.①③④B.①④⑥C.②④⑥D.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据报载某市郊区一农妇患有进行性视网膜萎缩症,她生有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们均患有此病.这六个儿女中,已经有三个儿子结婚,婚配对象均无此病,但他们所生的孩子中,凡是女孩均患此病,而儿子均不患此病,由此分析该病最可能属于(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乙酰胆碱是一种可引起受体膜产生动作电位的神经递质,能特异性地作用于各类乙酰胆碱受体.当人体被银环蛇咬后会引起机体出现一系列反应.如图甲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细胞①的名称是吞噬细胞,细胞③名称是B细胞,物质B是抗体.
(2)在图甲中的①~⑤细胞中,不能识别α银环蛇毒的细胞代号是⑤,物质B与α银环蛇毒结合的部位是内环境.
(3)人被毒蛇咬伤后会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4)当兴奋传导到图乙⑥处时,其膜内的电位是正电位.由图乙可知,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α银环蛇毒代替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考(10月份)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A.乳酸细菌 B.小麦 C.家兔 D.蜜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