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将R型肺炎双球菌+DNA酶混合高温加热,再加入含有S型菌的DNA培养基中培养,无S型菌产生
B.蓝藻遗传物质是DNA,该生物细胞内有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分别为5种、8种
C.某DNA分子共a对碱基,其中C=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3次,需要T=7($\frac{a}{2}$-m)个
D.某信使RNA中$\frac{A+C}{G+U}$=0.8,则转录形成它模板DNA分子中$\frac{T+G}{A+C}$的值为1

分析 1、格里菲斯的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的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即S型细菌的DNA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有毒性的S型细菌.
2、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DNA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是:①五碳糖不同,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DNA中的碱基是A、T、G、C,RNA中的碱基是A、U、G、C.
3、根据DNA分子中双链之间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则双链DNA分子中A=T、G=C;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1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DNA总数为2n个.

解答 解:A、将R型肺炎双球菌+DNA酶混合高温加热,R型菌已经死亡,后面再加入含有S型菌的DNA培养基中培养也不会发生转化作用,无S型菌产生,A正确;
B、蓝藻是细胞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遗传物质是DNA,该生物细胞内含有的碱基有A、T、G、C、U5种,该生物细胞内含有的核苷酸有8种(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B正确;
C、某DNA分子共a对碱基,其中C=m个,则G=m个,A=T=(2a-m-m)÷2=a-m,该DNA分子复制3次后,增加的DNA数=2n-1=23-1=7个,所以DNA分子复制3次需要T=7(a-m),C错误;
D、有以上分析知,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则可以得出T+G=A+C,即$\frac{T+G}{A+C}$=1,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核酸的分类和功能、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和DNA分子的复制的知识,考生识记核酸的分类、组成和分布,明确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DNA分子复制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省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陕西校级期末)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TP分子中的化学键都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B.三磷酸腺苷可简写为A~P﹣P~P

C.ATP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核糖、腺嘌呤、磷酸

D.ATP是细胞中一切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人体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图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请据图回答:
(1)若A、B为信号分子,则A是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B是神经递质.
(2)若A是抗体,则免疫细胞是由增殖分化而来,A能与靶细胞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3)若靶细胞是骨骼肌细胞,“骨骼肌战栗”的原因是骨骼肌细胞产生了兴奋,兴奋部位膜电位为,该电位的形成是由Na+内流引起的.
(4)若靶细胞是肾上腺细胞,则引起肾上腺素分泌的直接信号分子C是;若该细胞是垂体细胞,则影响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直接信号分子C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辣椒是某市的重要蔬菜品种之一,但近年有退化、减产的趋势,如想通过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培育优质、高产、无病毒的辣椒苗,请你完成下面的辣椒苗培育方案.
(1)材料的选取:对所选择的花药一般要通过进一步的镜检来确定其中的花粉是否处于适宜的发育期.确定花粉发育期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对不易着色的花粉细胞核需用焙花青-铬矾法法,这两分别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红色、蓝黑色色;一般当花粉粒位于单核期期时可用作培育的材料.
(2)培养原理:如图是温度与花药胚的诱导率关系图,在25~28(或25~28℃之间的任意温度)℃时,胚的诱导率最高.
(3)材料的准备:取辣椒花蕾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浸泡约30s,立即取出,在无菌水中清洗.取出后用无菌吸水纸吸干水分,放入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中2~4min,取出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
(4)接种和培养:接种用的花药要彻底除去花丝,因为与花丝相连的花药不利于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的形成.
(5)鉴定和筛选: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花药开裂后,会释放出胚状体,一个花药内能产生多个幼小植株.幼小植株需要移到新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培养出来的植株要作鉴定和筛选的原因是花药培养中,通过愈伤组织形成的植株常常会出现染色体倍性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DMS(二甲基硫醚)是一种对气候有明显影响的气体.如图是DMS在海洋中生成的主要过程,分析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圆石藻属于生产者.圆石藻、浮游动物、海洋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科学家正通过研究圆石藻残骸在海底沉积物中的分布特征探索海洋气候变化的线索,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图中浮游动物所同化的能量除经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外,还将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和分解者.中间产物X浓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它能作为一种化学信息使浮游动物对圆石藻的捕食明显减少.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当圆石藻大量繁殖会诱发病毒侵染其细胞,从而使其数量下降,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可通过调节机制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研究发现,海洋中许多生物能促进DMS氧化分解,最终产生SO${\;}_{4}^{2-}$,从而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关于真核生物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遗传物质贮存、复制和转录的惟一场所
B.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C.信使RNA从核内进入细胞质要经过四层磷脂分子
D.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
B.第4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
C.第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
D.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某水稻颖色有黄、白两种类型,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E、e,F、f表示).科学家利用甲、乙两个纯合的白颖品系,分别与一纯合的黄颖品系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实验组合1实验组合2
P甲×丙乙×丙
F1类型及比例全是黄颖全是黄颖
F2类型及比例黄颖:白颖=9:7黄颖:白颖=3:1
A.亲本甲的基因型为eeff
B.亲本乙的基因型为eeFF或EEff
C.杂交实验组合1的F2中,白颖的基因型有5种
D.杂交实验组合2的F2中,能稳定遗传的类型所占的比例是$\frac{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如图表示某种生物个体内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有8条染色单体,有8个DNA分子.
(2)乙图所示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与体细胞相比染色体数目相同.
(3)丙图所示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极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