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存在代代遗传的特点

B.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C.Ⅲ7中的甲病致病基因来自Ⅰ3,

D.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表示细胞内相关的生理活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所示生理活动涉及图乙中的a、b、c、f、g过程
B.图甲所示生理活动可以发生在原核细胞不能发生在真核细胞细胞核
C.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为b、c、d、e
D.图乙的f和g过程主要通过反馈调节实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四川内江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面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图示植物细胞与水有关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图甲表示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则处于该过程中细胞的吸水力逐渐__ __;图乙和图丁中的[H]将参与的具体生理过程分别为 ,丁过程产生的氧气扩散到相邻细胞中被乙过程利用至少需要经过层磷脂分子;完成图丙所示过程所需的AlA2通常是通过 方式进入细胞。在上述甲、乙、丙、丁四个生理过程中,有水生成的过程是图___ _。

(2)上图所示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不包括 (填番号),若将该植物细胞放人含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营养液中进行组织培养,所诱导形成的根细胞中,含3H标记的细胞器有

(3)上图所示植物细胞在夏季白天能进行下列各项生命活动中的__ __。

A.光合作用 B.细胞呼吸 C.细胞增殖 D.信息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吉林长春普通高中高三质量监测(二)理综生物试卷(A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研究了几种培养液对草履虫繁殖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

编号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草履虫培养液

稻草液

蜂蜜液

淀粉液

酵母液

猪瘦肉汁

一个视野中开始同时出现5个草履虫的时间

4天

8天

一直没有

8天

3天

9天后一个视野中草履虫的数量

30-35个

12-17个

0个

10-15个

50-55个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5种草履虫培养液的量应相等

B.实验表明,稻草液中草履虫的K值为35个

C.多次取样后观察得到的实验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D.实验结果显示淀粉液不适合用来培养草履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北邯郸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关于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现在最流行的是β淀粉样蛋白(Aβ)假说。该假说认为由于Aβ“漏出”细胞膜,导致周围的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的损伤,神经纤维缠结。

(1)由题意可知,Aβ可通过 方式“漏出”神经细跑,会引起周围的神经细胞突触小体中乙酰胆碱的(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合成和释放量 ,使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速率 ,从而使AD病患者表现出记忆障。

(2)AD病患者伴有神经纤维缠结这一异常细胞状态,会影响到兴奋的传导。若缠结点在图中的 (填“a”、“b”或“c”)处时,刺激产生的兴奋不会引起d处电位的变化。

(3)AD病患者会出现大量记忆性神经元数目减少的现象,据研究是由于体液中的噬细胞吞噬引起的,这是 (填“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执行功能的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病人的神经细胞,会发现细胞核出现体积 、核膜 、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等细胞衰老的特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北京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适应性练习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水稻叶片宽窄受细胞数目和细胞宽度的影响,为探究水稻窄叶突变体的遗传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1)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可诱发野生型水稻的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__,导致基因突变,获得水稻窄叶突变体。

(2)测定窄叶突变体和野生型宽叶水稻的叶片细胞数目和单个细胞宽度,结果如右图所示。该结果说明窄叶是由于____________所致。

(3)将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测定F2水稻的____________,统计得到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据此推测窄叶性状是由____________控制。

(4)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推测2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窄叶性状出现有关。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突变基因

碱基变化

C→CG

C→T

CTT→C

蛋白质

与野生型分子结构无差异

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同

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

由上表推测,基因Ⅰ的突变没有发生在____________序列,该基因突变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窄叶性状。基因Ⅲ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Ⅲ的突变导致____________。

(5)随机选择若干株F2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Ⅱ的36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的碱基35次为T,基因Ⅲ的21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碱基TT缺失。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判断,窄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____________发生了突变。

(6)F2群体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仍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北京丰台普通中学高三第一学期综合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为探究植物细胞膜的透性,某同学以红甜菜根(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进行下列实验:

(1)将不同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分钟后取出。

(2)再分别放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

(3)测量这些溶液的花青素吸光度,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存在着一个明显的不足,没有遵循实验设计的____________原则。请你对上述实验中的不准确的操作重新进行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上图中的曲线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物质A能促进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有人认为:经过不同温度的处理是影响了细胞膜上运载花青素的载体的活性。请你借助上述材料设计实验证明该观点是否正确。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与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雌雄配子的数量比是(  )
A.雌配子:雄配子=1:1B.雌配子:雄配子=1:3
C.雌配子:雄配子=3:1D.雄配子比雌配子多得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有宽叶和窄叶,抗病和不抗病等性状.已知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苗期时就能识别出来.杂交种(Aa)比纯种的产量高得多.玉米制种过程中有一个重要步骤就是人工去雄,其原则之一是“雌雄不见面”.某科研小组在培育杂交种时,将纯种宽叶玉米和纯种窄叶玉米进行了间行(一行宽叶一行窄叶)种植(每亩6000株左右),但错过了人工去雄的时机,结果导致玉米在自然状态下受粉.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回答:
(1)培育杂交种时如果人工除去宽叶植株的雄花花序,最后收获的是宽叶(宽叶、窄叶)植株上的种子即为杂交种.为了提高玉米光合作用的强度,增加杂交种的产量,受粉后还应采取去除窄叶玉米的措施.
(2)由于错过了人工去雄的时机,在宽叶植株上收获的种子中胚的基因型有2种.如果用上述自然受粉收获的种子用于第二年种植,预计收成将比单独种植杂交种减产8%.为了保证产量不下降,到了收获季节,应收集窄叶(宽叶、窄叶)植株的种子,第二年播种后,在幼苗期应选择宽叶(宽叶、窄叶)植株带土移栽.
(3)玉米花叶病是由花叶病毒引起的,苗期时出现黄绿相间条纹状叶.已知抗花叶病(b)为隐性.现有纯种宽叶不抗病与纯种窄叶抗病两个玉米品种,用部分纯种杂交后得到F1,利用F1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获得高产且抗花叶病Aabb (填基因型)的植株,可采取以下两个步骤:
步骤一:F1与纯种窄叶抗病测交(杂交)得到子代.
步骤二:将测交后代种子全部种下,在培养过程中用花叶病毒进行筛选,在苗期选出正常宽叶植株.
请写出步骤一的遗传图解(配子的种类不写)
(4)如果玉米抗花叶病毒的基因与易感花叶病毒基因的转录产物相比,碱基数相同,只有一个密码子的碱基序列不同,其差异是由于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 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