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碳,这与其含量最高有关
B.脂肪分子中氢的含量比糖类高,是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
C.细胞中的RNA分子一般是单链,且不含氢键
D.细胞中的一个环状n肽分子被彻底水解需要破坏n个肽键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天津市高二12月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哪项叙述最符合癌细胞的特征 ( )
A.细胞核增大,染色较深
B.膜的通透性增强,运输功能降低
C.能在组织中转移,形态发生了改变
D.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邢台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C.脂肪的鉴定需要显微镜才能看到活组织中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配现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真、原核细胞唯一共有的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含C、H、O、N、P等元素
B.它的形成都离不开核仁
C.癌细胞代谢旺盛,其数量较多
D.一条mRNA可同时结合多个该种细胞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海南省“七校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植物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
B.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C.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
D.过程①和②中能量可相互转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安徽合肥市高三上第四次段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是生物学中一系列有关“一定”的说法,其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体细胞内C02的生成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
②类比推理法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但假说-演绎法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
③染色体中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改变一定会引起遗传性状的改变
④在真核细胞增殖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DNA含量变化和细胞质的分裂
⑤某生物的测交后代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则此生物一定只含一对等位基因
A.①③⑤ B.④⑤
C.①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学年浙江省上学期高一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由R基的不同引起的
B.甜味肽的分子式为C13H16O5N2,则该甜味肽是一种二肽
C.某二肽的化学式是C8H14N2O5,水解后得到丙氨酸(R基为—CH3)和另一种氨基酸X,则X的化学式应该是C5H9NO4
D.n个氨基酸共有m(m>n)个氨基,则这些氨基酸缩合成的一个多肽中氨基的数目为m-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省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二上第三次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人体部分稳态的调节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据图回答问题。
(1)正常机体需经过 的调节,并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才能维持机体的稳态。
(2)寒冷环境下,激素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________等变化以减少散热。当血液中激素B浓度较高时,它反过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功能,我们称这种现象为________。
(3)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可直接作用于________细胞,以促进相关激素分泌,也可以刺激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使________(填激素名称)和 (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加,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为 作用。
(4)激素B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_。
(5)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的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