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是植物体特有的糖类是( )
A.葡萄糖和蔗糖
B.乳糖和麦芽糖
C.淀粉和脱氧核糖
D.蔗糖和纤维素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 图中有3种细胞能够对病菌进行特异性识别
B. 物质I具有促进细胞D增殖分化的作用
C. 物质I和物质Ⅱ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 细胞B和C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将某绿色植物放在温度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如图1所示),先经暗处理后置于恒定光照下并测定容器内氧气的变化量,测量的结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以葡萄糖为底物时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多株健壮的生长状态相同且大小相似(假设干重相同)的该植株幼苗均分为甲、乙两组,置于图1的装置中,甲组适宜光照处理,乙组黑暗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10小时后,将甲乙两组中的植株烘干称重,分别标记为M甲、M乙,若M=M甲-M乙,则M的准确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B点时,叶肉细胞内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在5~15min内,该容器内氧气量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则在5~15min内,植物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用氧气产生量表示)是_________mol/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③为胰岛B细胞,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
B. 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则相反
C. 若③为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③和⑤
D. 若③为骨骼肌细胞,运动时⑤处的血溏浓度低于①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探究植物激素对顶端优势的影响,处理方法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植株的种类及生长情况是本实验的自变量
B. a组和b组对照可证实茎尖细胞合成的生长素维持了顶端优势
C. d组和e组对照可说明细胞分裂素通过抑制生长素运输解除了顶端优势
D. 本实验说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调节侧芽生长方面存在拮抗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的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下表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一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请分析回答:
有甲病、无乙病 | 无甲病、有乙病 | 有甲病、有乙病 | 无甲病、无乙病 | |
男性 | 279 | 250 | 7 | 4 464 |
女性 | 281 | 16 | 3 | 4 700 |
(1)若要了解甲病和乙病的发病情况,应在人群中________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2)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3)假设被调查群体中患甲病的纯合子为200人,则被调查的人群中显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是_____%。
(4)下图是该小组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的甲病(基因为A、a)、乙病(基因为B、b)的家庭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①Ⅲ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②如果Ⅳ6是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
③如果Ⅳ6是女孩,且为乙病的患者,说明Ⅲ1在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的部分结构,图中A、B、C、D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物质D比正常细胞多
B. 若是线粒体膜,则b、c运输的气体分别是C02、02
C. 若是胰腺细胞膜,则胰蛋白酶以d方式分泌
D. 若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则甘油以b方式进入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蓝藻之所以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之一是( )
A.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B.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
C.细胞中含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D.细胞的结构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完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