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如图1是某抗原入侵人体后,B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反应的过程示意图.图中字母I~V表示细胞或大分子,编号①~⑧表示过程.图2表示不同的B淋巴细胞及放大的表面受体.

(1)除了图1所示细胞外,人体内的免疫细胞还有吞噬细胞、T细胞(写出两种即可).
(2)图2所示B淋巴细胞中,能与图1中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是C.
(3)图1中细胞I的名称是浆细胞.细胞1分泌的物质V往往分布于各种体液中发挥作用,这种免疫作用称为体液免疫.
(4)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入侵时,人体能在尚未患病前就迅速消灭抗原.用箭头和图1中的文字、字母表述其免疫过程:抗原$\stackrel{⑤}{→}$细胞Ⅱ$\stackrel{⑥}{→}$细胞Ⅲ$\stackrel{⑧}{→}$抗体→沉淀或凝集反应;该过程的特点是产生抗体多,反应更快、更强.
(5)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可获得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般来说,接种卡介苗相当于图1中的A.
A.过程①B.过程④C.过程⑤D.过程③

分析 由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Ⅰ为浆细胞,Ⅱ为记忆B细胞,Ⅲ为二次免疫反应产生的浆细胞,Ⅳ为二次免疫反应产生的记忆细胞,Ⅴ为抗体.
体液免疫的过程:
(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
(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解答 解:(1)除了图1所示B细胞外,人体内的免疫细胞还有吞噬细胞、T细胞等.
(2)B淋巴细胞是在骨髓中发育而成,受抗原刺激产生的抗体具有特异性,故由某抗原刺激产生的抗体只能和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根据抗原性状和抗体结构能特异性结合,故选:C.
(3)图1中细胞I能产生抗体,故为浆细胞.细胞I分泌的物质V抗体往往分布于各种体液中发挥作用,这种免疫作用称为体液免疫.
(4)当抗原再次入侵时,细胞Ⅱ(记忆细胞)能识别该抗原,并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细胞Ⅲ(浆细胞),该细胞能产生大量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凝集反应,从而将抗原消灭,其具体过程为:抗原$\stackrel{⑤}{→}$细胞Ⅱ$\stackrel{⑥}{→}$细胞Ⅲ$\stackrel{⑧}{→}$抗体→沉淀或凝集反应.二次免疫反应中,抗原能迅速被记忆细胞识别,增殖形成浆细胞,与初次免疫相比其产生抗体的主要特点是数量多、速度快.
(5)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可获得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接种卡介苗相当于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故答案为:
(1)吞噬细胞、T细胞 
(2)C
(3)浆细胞  体液免疫
(4)抗原$\stackrel{⑤}{→}$细胞Ⅱ$\stackrel{⑥}{→}$细胞Ⅲ$\stackrel{⑧}{→}$抗体→沉淀或凝集反应    产生抗体多,反应更快、更强
(5)A

点评 本题结合体液免疫过程图,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C的含量最高,因此C是细胞内最基本、最核心的元素

B.有机物中的糖类、脂质、核酸的元素组成中含有S

C.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水,水中的H全部来自氨基

D.激素可作为信息分子调节细胞的代谢活动,但激素并不都是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二倍体生物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牛蛙的脊髓反射实验中,将脊蛙皮肤完整的左后肢脚趾浸入0.5%HCl溶液时有屈腿  反射;而破坏其脊髓后重复上述实验无屈腿反射,最可能的原因是破坏了反射弧中的(  )
A.感受器B.效应器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手碰到钉子后发生缩手反射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能表示突触结构的是①
B.②处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刺激②处时,③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
D.缩手过程中信息仅以化学信号形式传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有几项(  )
①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
②一个细胞中,叶绿体光反应产生的ATP能用于该细胞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③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
④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
⑤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不一定含有线粒体但一定含有相关的酶.
A.0项B.1项C.2项D.3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细胞内含量极少,但对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有

A.Fe、Mn、Zn、Mg

B.Zn、Cu、Mg、Ca

C.Zn、Cu、B、Mn

D.Mg、Mn、Cu、M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表示将玉米苗尖端分别置于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上,并作不同的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并分别用a~f表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b、c<d,说明向光侧生长素被分解了
B.若c+d=e+f,且e<f,说明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了背光侧
C.若a=b,且e<f,说明单侧光可以影响生长素在苗尖端的分布
D.若背光侧生长素较向光侧多,则会使背光侧细胞分裂较向光侧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生态学家对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了甲图所示的食物网和乙表中的能量数据,请分析回答:
生物类群同化的能量(102千焦/m2/年)
浮游植物8100
浮游动物600
双翅目幼虫120
摇蚊 幼虫900
太阳鱼210
鲈鱼30
(1)该生态系统中有食物链3条,双翅目幼虫和太阳鱼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2)浮游植物同化的能量,除了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外,还有的去向是: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分解者以及未被利用.
(3)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8.52%.
(4)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下降.
(5)若太阳鱼只捕食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能量传递效率为10%),且捕食的双翅目昆虫和浮游动物比例由4:1变为1:4,则太阳鱼的数量将增多(增多,减少),太阳鱼的数量是原来的$\frac{41}{14}$(用分数表示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