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如图表示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过程的细胞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
B.受精卵卵裂过程中,每个细胞的体积不断增大
C.桑椹胚期的胚胎从透明带中伸展出来,称孵化
D.图中①过程表示胚胎发育,胚胎发育是在子宫中进行的

分析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胚胎发育是指由受精卵发育为幼体的过程,胚后发育是指幼体发育为性成熟的个体的过程.
从受精卵到桑椹胚阶段的有丝分裂称为卵裂,在卵裂过程中,细胞的总体积基本不变或略有缩小,而单个细胞的体积不断减小;细胞中的有机物总量减少,而种类增加;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并且单个细胞中的DNA含量维持不变.

解答 解:A、①过程是受精卵形成原肠胚,细胞分裂方式是有丝分裂,A正确;
B、受精卵卵裂过程中,细胞数目增多,胚胎总体积不变或略有减小,每个细胞的体积不断减小,B错误;
C、囊胚从透明带中伸展出来这一过程称为孵化,C错误;
D、胚胎发育是指由受精卵发育为幼体的过程,人胚胎发育是在输卵管和子宫中进行的,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个体发育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知识网络构建的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识记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的概念;识记卵裂过程中细胞的特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大豆属于二倍体(染色体数为40)自花授粉植物,杂交育种比较麻烦.育种专家发现有雄性不育植株(花中无花粉或花粉败育,但雌蕊正常),经研究发现,雄性可育和不育是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可育为显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研究其遗传特点,育种专家利用雄性不育植株作为(父本/母本),与纯合可育杂交得F1代,让F1代连续自交得F3,F3代中雄性可育植株占的比例是$\frac{5}{6}$.
(2)在杂交育种过程中,雄性不育植株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避免了人工去雄步骤.但是雄性不育性状难以有效的保持和区分,育种专家为解决此问题,培育出了一株新个体,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所示(图中基因B控制种皮为黄色,b为青色,黑色部分是来自其他物种的染色体片段,带有d纯合(dd)致死基因.)
①该个体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变异.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②减数分裂时,图中两染色体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而其它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个四分体;减数分裂正常完成,可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
③育种专家发现,大豆的受精卵中染色体数多或少都不能正常发育.让该个体自交,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等,则所结种子中青色所占的比例为$\frac{1}{5}$,若欲继续获得新一代的雄性不育植株,可选择黄色的种子种植后进行自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玉米是进行遗传学实验的良好材料,其宽叶基因T与窄叶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宽叶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宽叶植株的变异类型属于缺失(染色体结构变异).
(2)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窄叶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需在花期进行套袋和人工授粉等操作.若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宽叶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3)若(2)中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l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宽叶:窄叶=2:3,其中得到的染色体异常植株占$\frac{3}{5}$.
(4)为了探究植株A的T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请设计一个简便的杂交实验:
实验步骤:让植株A进行自交产生F1,观察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若Fl中宽叶:窄叶=1:1(或出现窄叶),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若Fl中宽叶:窄叶=1:0(或只有宽叶或未出现窄叶),则说明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
(5)研究者发现玉米体细胞内2号染色体上存在两个纯合致死基因E、F,从而得到“平衡致死系”的玉米,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图三所示.该品系的玉米随机自由交配(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100%;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中F基因的频率不变(上升/下降/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什么的原则(  )
A.物质循环再生B.物种多样性
C.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D.整体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黄色.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aaBB.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红眼黑体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F2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全部为红眼黄体,则该推测成立.
(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AaaBBb.由于三倍体鳟鱼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蓝藻     ②酵母菌     ③草履虫      ④小球藻  ⑤水绵     ⑥青霉菌     ⑦葡萄球菌    ⑧发菜.
A.①⑦⑧B.①②⑥⑧C.①③④⑦D.①②⑥⑦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狂犬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它不损害神经纤维,但能通过神经纤维迅速运动到中枢神经系统大量繁殖.请回答下列问题:
(1)狂犬病毒侵入体液后,一部分能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这属于免疫防卫的第二道防线.若吞噬细胞将病毒信息呈递给T细胞,后者会分泌淋巴因子,该物质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
(2)神经细胞被狂犬病毒侵染后,效应T细胞会与其密切接触,引起被侵染的神经细胞凋亡  (凋亡/坏死).
(3)如图表示狂犬病毒侵入神经细胞的过程,位于突触间隙的狂犬病毒可以
与突触前膜上的细胞黏附因子结合,以胞吞的形式运输进入神经细胞,与神经冲动反向 (顺向/反向)运行.
(4)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两侧发生电位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钠离子内流.若一部分乙酰胆碱受体与狂犬病毒结合,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
(5)多数情况下,狂犬病毒有较长潜伏期,人被犬咬伤后,可注射狂犬疫苗.该疫苗会刺激人体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预防狂犬病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一场“毒黄瓜”引起的病疫曾在德国蓃延并不断扩散至各国,欧洲一时陷入恐慌.经科学家实验查明,这些黄瓜其实是受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污染”,食用后可引发致命性的溶血性尿毒症,可影响到血液、肾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对这种可怕病原体的描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原体为原核细胞,无细胞壁
B.EHEC细胞中含有的核苷酸种类是8种
C.在EHEC细胞的线粒体中可发生有氧呼吸
D.实验室中培养EHEC必须用活的动植物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其四对相对性状中红眼(E)对白眼(e)、灰身(B)对黑身(b)、长翅(V)对残翅(v)、细眼(R)对粗眼(r)为显性.如图是雄果蝇M的四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请回答以下问题:
(1)果蝇M眼色的表现型是红眼,该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
(2)基因B和b的根本差异体现在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3)该果蝇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0或2个长翅(V)基因.
(4)果蝇M与基因型为RrXEXe的个体杂交,F1有12种基因型,表现型为细眼红眼的雌蝇中纯合子占$\frac{1}{6}$.为判断F1中某细眼红眼雌蝇的基因型,可选择基因型为rrXeY的果蝇与其进行测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