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人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是脑的“奖赏通路”,通过多巴胺兴奋此处的神经元,传递到脑的“奖赏中枢”,可使人体验到欣快感,因而多巴胺被认为是引发“奖赏”的神经递质,如图是神经系统调控多巴胺释放的机制,毒品和某些药物能干扰这种调控机制,使人产生对毒品或药物的依赖
(1)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中,多巴胺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神经元A上的受体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2)多巴胺释放后,在释放它的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冰毒的主要成分)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增加(填“增加”或“减少”);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减弱(填“增强”或“减弱”),造成毒品依赖.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内流,从而使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受到抑制,多巴胺的释放量减少.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多巴胺释放增加,“奖赏”效应增强.停用时,造成药物依赖.

分析 分析示意图可知:多巴胺合成后,贮存在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依赖于突触小泡的膜和突触前膜融合,体现膜的流动性.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解答 解:(1)多巴胺属于神经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内,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
(2)突触前膜上有回收多巴胺的转运蛋白,该蛋白可以和甲基苯丙胺结合,阻碍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增加;长期使用冰毒,会使神经元A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当停止使用冰毒时,生理状态下的多巴胺“奖赏”效应减弱,从而造成毒品依赖.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3)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还受到抑制性神经元的调控,当抑制性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可以释放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Cl-内流,从而使释放多巴胺的神经元受到抑制,多巴胺的释放量减少.抑制性神经元细胞膜上有吗啡的受体,当人长时间过量使用吗啡时,抑制性神经元的兴奋性减弱,抑制性功能降低,最终使得多巴胺释放增加,“奖赏”效应增强.停用时,造成药物依赖.
故答案为:
(1)突触小泡     受体
(2)增加   减弱    信息交流
(3)内流      受到抑制      减少      多巴胺释放增加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兴奋在神经纤维素上的传导与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特点,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根据豆类种子的自然生长特性及国内外在芽菜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合理、合法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提高种子利用价值,提高豆芽产出率,改善感官品质,而不影响人们的食用健康安全,但过度滥用,则会适得其反.某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实验一)、乙烯利(实验二)分别处理刚开始发芽的大豆芽,三天后观察到的胚轴生长情况依次如图甲、乙(“-”表示未用激素处理,“+”表示用相应的激素处理,“+”越多激素浓度越高).

据图回答:
(1)若实验一是探究生长素促进胚轴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实验一所示结果不能(能/不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能(能/不能)判断最适浓度范围.
(2)已知生长素能影响乙烯合成,通过比较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出较高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促进/抑制)乙烯的合成.
(3)植物激素进入人体内并不能起调节作用,因为动植物激素的化学本质是不同的,如动物的生长激素是蛋白质类,而常见的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但若使用不当,植物激素或其类似物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过多的乙烯利会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是分解乙酰胆碱的酶.在上图丙中,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部位是④(序号),过多的乙烯利会造成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持续兴奋/不能兴奋/不受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生长素发现的历程中,科学家鲍森•詹森和拜耳等进行了开创性的实验(如图所示),为生长素的最终发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鲍森•詹森用单侧光处理胚芽鞘的目的是使背光侧产生更多影响物质
B.鲍森•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拜耳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拜耳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将三个神经细胞置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给e点一个强刺激,甲电流表指针发生一次(填“一次”、“两次”或“不会”)偏转;乙电流表指针不会(填“会”或“不会”)发生偏转.
(2)给a点一个强刺激,此时膜外钠离子大量内流,使a点处于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状态.
(3)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钠离子溶液,测量b点的静息电位将不变(填“不变”、“增大”或“减小”),给b点一个强刺激,动作电位峰值将减小(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能够控制疟疾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1)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根据图中的装置,从青蒿中提取挥发油的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其理由是挥发油具有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
(2)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冷却,则挥发油提取量会下降,原因是部分挥发油会随水蒸气挥发而流失.
(3)当蒸馏瓶中的水和原料一定时,蒸馏过程中,影响挥发油提取量的主要因素有蒸馏时间和蒸馏温度.当原料量等其他条件一定时,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一定的时间内提取量随蒸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一定时间后提取量不再增加.
(4)其工艺为:投料一加水一蒸馏一冷却一油水分离一挥发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和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B.免疫系统的作用与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无关
C.温度下降时甲状腺激素会定向运输给产热器官
D.大量出汗后只补充水,血浆渗透压会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小生态瓶时,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B.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宜采用标志重捕法
C.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可将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和无光环境中进行实验
D.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次地震后,工作人员对损毁的某自然保护区进行系统的恢复工程.自然保护区恢复过程中,能量流动的关系如图〔单位为103 kJ/(m2•a)〕.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保护区生态恢复过程中群落经历了次生演替,环境条件适宜时,其将发展到森林阶段.
(2)据图可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9×105kJ/(m2•a).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15.6%(百分数表示,保留1位小数).
(3)伴随着能量的输入,碳元素以CO2形式进入生物群落,这体现出生态系统中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4)自然保护区恢复过程中,对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是重中之重,必须尽快改善其栖息环境以提高其K值(环境容纳量),从而提高珍稀动物的种群数量.此外,保护区风景秀丽,对其合理的开发可陶冶人的情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贵州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甲表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下列结合免疫知识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①~⑦细胞中不需抗原刺激就可形成的只有①②③

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①②③都在骨髓中完成

C.图甲①~⑦细胞中,只有①和⑤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

D.图乙中m>n,de<ac,bc段的斜率大于de段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