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8.甲图表示某动物细胞示意图,乙图是a、b、c三种细胞器放射性强度随时间发生的变化,丙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内填入标号或字母).

(1)甲图中1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能产生ATP的结构有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2)高等植物细胞没有图甲中的[10]中心体.甲图细胞没有,但植物细胞一定有的结构是细胞壁.
(3)若甲图是乳腺细胞,有人利用这种细胞进行了以下的实验: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这种细胞,测得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乙图所示.则乙图中的a、b、c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依次分别是甲图中的[9、11或8、2].
(4)原核细胞与甲图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细胞核.原核细胞与甲图细胞共有的细胞器的功能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5)丙图中可以代表O2进入细胞的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是[];图中的A在转运物质的过程中是(填“是”或“不是”)都要发生变形.

分析 分析题图:图甲:①细胞膜,②高尔基体,③细胞核,④内质网,⑤中心体,⑥线粒体,⑦溶酶体.
分析题图乙: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为: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所以图中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
分析题图丙:A是蛋白质分子,B是磷脂双分子层,D是多糖链,D与A结合形成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另一侧位细胞膜内侧;a是通过主动运输由细胞膜外运向膜内,b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由膜外运向细胞内,d是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由膜外运向膜内,e是通过主动运输由细胞膜内运向细胞外.

解答 解:(1)甲图中1是细胞膜,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动物细胞只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故能产生ATP的结构有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2)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一定有的结构是细胞壁.
(3)氨基酸首先在核糖体上被利用,然后进入内质网中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到达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为成熟的蛋白质.故图中a、b、c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分别是图甲中的9、11或8、2.
(4)动物细胞与原核细胞相比,最本质的区别是它有成形细胞核.原核细胞与甲图动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其功能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5)O2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所以丙图中可以代表O2进入细胞的是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是c;图中的A蛋白质分子在转运物质的过程中都要发生变形.
故答案为:
(1)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  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2)10  中心体   细胞壁  
(3)9、11或8、2
(4)没有细胞核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5)b   c   是

点评 本题结合细胞结构示意图、细胞膜结构示意图、曲线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结构的图象,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识记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所示的跨膜运输方式,再结合所学的知识作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植物离体培养培养基中通常使用最多的碳源是蔗糖,一般浓度为2%~5%,葡萄糖和果糖也是已知用来维持某些组织良好生长的碳源.此外,已知植物组织中利用的其他形式的碳源包括麦芽糖、半乳糖、甘露醇和乳糖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某种群的K值是指(  )
A.环境容纳量B.种群中成年个体的最大量
C.种群增长率的最大值D.种群中幼年个体的最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舞蹈症由等位基因H、h控制,苯丙酮尿症由另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下面是两种遗传病的家系图.

(1)H、h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为显性遗传病,II5和II6结婚后,生下舞蹈症男性患者的概率为HHrr或者Hhrr.    
(2)III2的基因型为$\frac{1}{4}$;III1为苯丙酮尿症携带者的概率为$\frac{2}{3}$;III3同时患两遗传病的概率为$\frac{3}{16}$
(3)研究发现,苯丙酮尿症的发生与基因突变确关.下面是基因突变前转录mRNA的模板琏的部分序列(含唯一的起始密码序列信息).(注:起始密码子为AU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或UGA)

①请写出该基因片段转录出来的mRNA序列中的第三个密码子:ACU.突变前该基因片段表达的肽链共有6个肽键.
②模板链的“↓”所指处的碱基“A”变成“G”后,引起苯丙酮尿症的发生,推测导致苯丙酮尿症发生的原因是蛋白质的合成不能启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发生联系的“语言”.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字母A-E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生理变化.请据图回答:

(1)能分泌信息分子B的结构是垂体,由此说明甲状腺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是甲状腺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
(2)图中D代表淋巴因子,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是不都由(填“都由”或“不都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3)某人患糖尿病,经检测其体内分子E水平正常,推测其患糖尿病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组织细胞膜表面胰岛素受体减少(或异常).
(4)当人体进入寒冷环境后,神经-体液调节随即启动,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此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森林中,阳光可能会穿过森林中的空隙,在地上投下“光斑”,它们随着太阳的运动和枝叶的摆动而移动.如图显示了在“光斑”照耀前后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CO2和释放O2的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
(1)绿色植物进行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粒或类囊体薄膜,在叶绿体中ATP移动的方向是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
(2)“光斑”照耀开始时,限制光合作用产物合成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的吸收(或暗反应)速率.
(3)图中A点时,光反应速率等于 暗反应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当“光斑”移开时,CO2吸收速率发生如图所示变化的原因是“光斑”照耀期间积累的积累(剩余)的ATP和NADPH(或[H]),还可以使暗反应持续一段时间.
(5)若对该植物作如下处理:(甲)持续光照5分钟,(乙)光照5 秒后再黑暗处理5秒,连续交替进行10分钟.若其他条件不变,则在甲、乙两种情况下植物所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是:甲少于乙,请简要说明理由.甲情况下光反应产生的大量的[H]和ATP不能及时被暗反应消耗,暗反应限制了光合作用的速度,降低了光能的利用率(或乙情况下中间间隔5秒钟无光,有利于充分利用前5秒钟的光反应的产物,从而提高了对光能的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在研究生物遗传物质的过程中,人们做了很多的实验进行探究.
(1)某人曾重复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
A.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杀死;
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分为若干组,将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
C.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如图1)
注:○为S型菌落,●为R型菌落
①制备符合实验要求的培养基时,除加入适当比例的水和琼脂外,还必须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盐、氮源、有机碳源、生长因子等,并调整pH.
②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2、3组.
③本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S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④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DNA仍有活性的原因可能是DNA热稳定性较高.

(2)如图2为课堂上某小组用模型模拟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请回答:
①正确的侵染过程是(用字母和箭头表示)①(a→)d→e→b→f→c(→a).
②该实验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
③以35S标记组为例,如果搅拌不充分,可能造成的结果是上清液和沉淀物都出现较强的放射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为有关甲(基因B、b)和乙(基因E、e)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Ⅱ-3的家庭无乙病史.请据图回答:
(1)甲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乙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遗传.
(2)Ⅱ-5和Ⅲ-12的基因型分别是bbXEXe、BBXEY或BbXEY.
(3)Ⅲ-10的乙病致病基因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来自I-2.若只研究甲病遗传,则患者中基因型一定是杂合的有1、4、7、8(填序号).
(4)若Ⅲ-9与Ⅲ-12结婚,则只患乙病的儿子概率是$\frac{1}{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所示家族中有甲病(A、a)、乙病(B、b)两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3的甲病基因来自于I-2,乙病基因来自于I-1
C.Ⅱ-2基因型是aaXBXb,Ⅲ-4基因型有两种可能
D.若Ⅲ-4与Ⅲ-5结婚,生育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frac{5}{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