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如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
成分含量
NaNO33g
K2HPO41g
KCI0.5g
MgSO4•7H2O0.5g
FeSO40.01g
(CH2O)30g
H2O1 000mL
青霉素0.1万单位
(1)依物理性质,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以用途划分,则属于选择培养基.
(2)根据培养基原料,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
(3)此营养液若用来培养固氮微生物,则应除去的成分是NaNO3
(4)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CH2O).
(5)各种成分在熔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调pH,接种前要进行灭菌.
(6)若用该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除去的物质是(CH2O),应加入的物质是纤维素.

分析 培养基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归纳为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根据化学成分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等根据用途分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根据性质分为液体、半固体和固体培养基.

解答 解:(1)从培养基成分看,没有琼脂等凝固剂,属于液体培养基;据表分析,该培养基配方中含有青霉素,所以应该属于选择培养基,该培养基适于培养对青霉素具有抗药性的微生物.
(2)表中的配方中的碳源是(CH2O),所以培养的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应该是异养型.
(3)固氮微生物能够固定氮元素,因此该培养基用来培养固氮微生物时应除去NaNO3
(4)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CH2O).
(5)各种成分在熔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调pH,接种前要进行灭菌.
(6)用该培养液培养纤维素分解菌,除了要去(CH2O),还应加入的物质是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
故答案为:
(1)液体   选择    
(2)异养
(3)NaNO3
(4)(CH2O)   
(5)调pH      灭菌   
(6)(CH2O)    纤维素

点评 本题结合培养基配制的表格,考查了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的营养物质,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近年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全民关注美食的热潮,其中多次讲述了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的美味食品.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果醋制作时,运用醋酸菌在供应氧气和糖源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在糖源不充足时,也可以利用酒精生成醋酸,请写出该过程的化学反应式:C2H5OH+O2$\stackrel{酶}{→}$CH3COOH+H2O.
(2)腐乳制作的流程是: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用盐腌制时,应注意控制盐的用量;配制卤汤时,要使卤汤中酒的含量控制在12%左右.
(3)制作泡菜的原理是乳酸菌在无氧的环境下大量繁殖,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4)蔬菜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5)从开始制作到泡菜质量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乳酸菌数量增多,杂菌数量减少,原因是乳酸菌比杂菌更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种植物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种与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B.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
C.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比较白菜细胞的形态,可以检验其细胞壁是否已被除去
D.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和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不完全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灭菌和消毒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杀死孢子和芽孢
B.培养基灭菌结束后应该马上倒平板以防止其凝固
C.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可以采用干热灭菌
D.培养基中加入琼脂后,需要不断用玻棒搅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关于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罗伯特森利用光学显微镜提出了“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是一种静态模型
B.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将小鼠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接受
D.流动镶嵌模型指出,细胞膜上所有蛋白质分子都可以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ATP中含有的化学元素与下面哪种物质含有的化学元素种类相同(  )
A.纤维素B.核酸C.脂肪D.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果将单细胞的变形虫和红细胞一同放到纯水中,那么(  )
A.两种细胞都将破裂死亡B.两种细胞都将存活
C.变形虫死亡,红细胞存活D.变形虫存活,红细胞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使细胞分离的方法是将根尖(  )
A.放入清水中10min
B.放入15%盐酸和95%酒精的混合液中5min
C.放入0.0lg/mL的龙胆紫溶液中5min
D.放入0.01g/mL的醋酸洋红溶液中5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多环芳烃菲在染料、杀虫剂等生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是土壤、河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下图表示科研人员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菌株Q的主要步骤.请回答:

(1)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加入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或增加培养液中的含氧量).
(2)步骤④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Q过程中,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原因是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或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采用固体平板培养基培养细菌时要将盖和底倒置来培养的目的是防止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或避免培养基中水分的过快挥发).
(3)接种环通过灼烧来灭菌,完成步骤④中划线操作,共需灼烧接种环6次.
(4)为了获得分解多环芳烃菲能力更强的菌株,研究人员又对菌种Q进行诱变处理,得到突变株K.为了比较两种菌株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能力,设计了下列实验,请补全实验步骤:
①取9只锥形瓶均分成三组,编号为A、B、C.
②向9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以多环芳烃菲为唯一碳源.
③向A、B、C三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无菌水、菌株Q菌液和突变株K菌液.
④28℃恒温培养3天后,测定锥形瓶中多环芳烃菲的降解率.
(5)土壤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某一实验小组想鉴定从土壤中筛选出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其通常用的方法是刚果红染色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