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啄木鸟能够稳固地站在直立树干上,表现出对“爬树”生活的适应(如图),这是长期进化的结果。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出现生殖隔离标志新物种的形成
B.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新物种形成
C. 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保存对环境更适应的性状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一为坐骨神经腓肠肌实验,其中电流计放在传出神经纤维的表面,图二是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分别刺激图一中的①、②,都不会引起肌肉收缩
B.刺激图一中②能检测到电流计指针有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刺激图二中c点,电流计①指针不偏转,电流计②指针偏转两次
D.刺激图二中c点,如果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原因是突触前膜释放了抑制性递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孟买血型是由两对等位基因Ⅰ/i(位于第9号染色体)和H/h(位于第19号染色体)相互作用产生的,使ABO血型的表型比例发生改变,其机理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ABO血型可以明确判断亲子关系
B.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H基因表达的产物是A、B、AB血型表现的基础
D.父母均为O型血时,可生出B型血的后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人类大脑皮层中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以及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中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________;突触后膜通常为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树突、轴突、细胞体)。若图甲中环状结构内各突触生理性质大体一致,则兴奋经该结构传递后持续时间将会________(填“延长”、“缩短”或“不变”)。
(2)图乙中信号分子为_______________ 。
(3)利用M和N两实验位点及自选实验器材来验证兴奋在突触位置的传递具有单向性(简要写出设计思路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丙是一个完整反射弧示意图,已知④为传出神经。现设计实验判断图中阴影部分有无突触结构,依图示连接微电流计,并在箭头处给予一适宜刺激,观察微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_______次,则阴影部分有突触;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_______次,则阴影部分无突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货币状掌跖角化病是一种遗传病,患者脚掌部发病一般从幼儿学会走路时开始,随年龄增长,患处损伤逐步加重;手掌发病多见于手工劳动者。如图为某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社会群体调查可推断出此病的遗传特点
B. 货币状掌跖角化病的症状表现仅由基因决定的
C. 由家系图判断此病最可能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 Ⅳ代中患者与正常人婚配生女儿可避免此病的遗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分别如下图一、二所示。此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若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二所示效果。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D.局部麻醉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玉米(2n=20)是典型的雌雄同株植物,其杂交后代通常均能正常结实。有时,杂交后代会出现不结实的现象,这将影响玉米的育种与生产,科研人员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研究,请回答问题:
(1)研究者利用两种品系的玉米,G-S和g进行单向授粉实验,如表所示。实验结果说明G-S品系的植株,经过______处理后,可作为雌株,单向地不接受来自______品系的花粉,而出现不结实现象。这种不同品系间单向地不接受某品系花粉的现象称为单向杂交不亲和现象(UCI)。
表1 不同品系间单向授粉实验
不同品系 | ♀g×♂G-S | ♀G-S×♂G-S | ♀G-S×♂g | ♀g×♂g |
结果 | 有籽 | 有籽 | 无籽 | 有籽 |
(2)经过研究发现,出现UCI现象的原因与玉米4号染色体上的B基因有关,为了探究该基因在UCI现象中的作用,研究者选取表1中四个杂交体系,提取每种杂交体系中促进花粉管萌发的关键蛋白质,利用抗B基因表达产物的抗体进行荧光标记分析,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当g品系为父本时,荧光强度______。综合图可推测B基因的作用是______。
(3)为检测上述推测,研究者将来自G-S品系植株的B基因转入g品系中,获取转基因植物后,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植株:G-S品系、g品系、转入B基因的g品系、只转入空质粒的g品系。
实验过程:不同品系杂交(至少每个品系植株选取生长态势一致的10株,进行重复多组试验)。
实验过程及其结果如表2所示,请补充表中横线上的内容
表2 不同品系杂交类型
组别 | 杂交组合 | 结果 |
对照组 | ♀G-S×♂G-S | 有籽 |
♀g×♂g | 有籽 | |
♀g×♂G-S | 有籽 | |
♀G-S×♂g | 无籽 | |
♀G-S×♂含空质粒的g | 无籽 | |
实验组 | ______ | ______ |
(4)将黄粒玉米(g)与白粒玉米(G-S)两者间行种植在大田中,发现黄粒玉米植株果穗上出现白色籽粒,而白色玉米植株果穗上未发现黄色籽粒,请根据B基因的功能,从自交及杂交的角度分析,出现此现象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得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下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该组织的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B. 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数量多
C. 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
D. 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两种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了细胞的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