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某种野生植物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已知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是:A和a、B和b是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对a、B对b为显性.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F1紫花:白花=1:1.若将F1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植株中紫花:白花=9:7.请回答:

(1)从紫花形成的途径可知,紫花性状是由两对基因控制.此性状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根据F1紫花植株自交的结果,可以推测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其自交所得F2中,白花植株纯合体的基因型是aaBB、AAbb、aabb.
(3)推测两亲本白花植株的杂交组合(基因型)是Aabb×aaBB或AAbb×aaBb.

分析 分析题图: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A通过控制酶A的合成来控制前体物质合成白色物质,基因B通过控制酶B的合成来控制白色物质合成紫色物质.基因A和基因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紫色(A_B_),其他情况下均表现为白色.

解答 解:(1)从紫花形成的途径可知,紫花性状是由2对基因控制,且A和a、B和b是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因此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F1紫花植株自交,所得F2植株中紫花:白花=9:7,而9:7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由于其自交所得F2中紫花:白花=9:7,所以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_B_,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5种,其中纯合体有aaBB、AAbb、aabb三种.
(3)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F1紫花:白花=1:1,即紫色(A_B_)占$\frac{1}{2}$,而$\frac{1}{2}$=$\frac{1}{2}$×1,说明亲本中有一对属于测交,另一对为显性纯合体和隐性纯合体杂交,所以两白花亲本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aaBB或AAbb×aaBb.
故答案为:
(1)两      基因自由组合
(2)AaBb         aaBB、AAbb、aabb
(3)Aabb×aaBB     AAbb×aaBb

点评 本题结合基因控制性状的关系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应用逐对分析法解题.本题的切入点是“9:7”,属于“9:3:3:1”的变式,由此可以推出F1的基因型.对于此类试题,学生要掌握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生物性状时,F2中出现的表现型异常比例的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部位只有线粒体
B.D点较B点CO2浓度高,是因为D点温度高,植物呼吸作用强
C.D点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强度相等
D.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量多,光合作用最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关于DNA和RNA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B.两者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C.DNA只分布在细胞核中
D.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已知果蝇有灰身(A)与黑身(a)、长翅(B)与残翅(b)、刚毛(F)与截毛(f)、细眼(D)与粗眼(d)等相对性状.图1为某雄性果蝇的四对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图,其中II、III、IV分别代表果蝇体细胞的三对常染色体,X、Y表示性染色体.图2为其中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若对果蝇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测5条染色体.当该果蝇与基因型为XFXf的果蝇杂交,产生的子代中雄果蝇既有刚毛又有截毛.
(2)将基因型为AaBb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到的子代中,这两对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不遵循9:3:3:1,其原因是A(a)与B(b)属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两对等位基因只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3)将纯合的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杂交得F1,在F1雌雄果蝇杂交产生F2时,由于某环境因素的影响,含b的雄配子有一半死亡,则F2中果蝇的表现型及其比例长翅:残翅=5:1.
(4)图2所示的实验中,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XfXf、BBXFY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根据“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回答问题:
(1)鉴定成熟梨果肉内存在还原性糖,所用的试剂是斐林试剂,该试剂与细胞内可溶性糖中的还原性糖如葡萄糖(或果糖、麦芽糖)发生作用,形成砖红色的沉淀.
(2)鉴定花生子叶存在脂肪,所用的试剂是苏丹Ⅲ染液,染色2~3min后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可看到脂肪被染成橘黄色.
(3)鉴定黄豆组织中存在蛋白质,先向试管内注入2mL黄豆组织样液;然后向试管内注入2mL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向试管中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摇匀后发现呈紫色.为什么只能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而不能过量?容易生成蓝色Cu(OH)2沉淀,对实验现象有遮蔽作用.
(4)做鉴定还原性糖和蛋白质的实验时,在鉴定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样液,以做对照之用,这样会增强说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根据“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鉴定成熟葡萄汁中存在还原性糖所用的试剂是斐林试剂,该试剂与细胞内还原性糖发生作用,形成砖红色沉淀,因此,也可用该试剂检测糖尿病病人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
(2)鉴定花生子叶细胞中脂肪的实验中,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的染液是苏丹Ⅲ染液,用其染色时,要用酒精来冲洗浮色,这是因为苏丹Ⅲ能溶解在酒精中.
(3)鉴定黄豆组织中是否存在蛋白质时,向组织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向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B摇匀.其中双缩脲试剂B的量只有3~4滴,而不能过量,这是因为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会与试剂A反应,使溶液呈蓝色,而掩盖生成的紫色.
(4)本实验的注意事项:
①斐林试剂极不稳定,使用时需分别配制、储存,即将甲液和乙液临时混合均匀后再用于实验.
②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应先加0.1g/mLNaOH试剂,造成碱性环境,再加0.01g/mLCuSO4试剂.
③用于蛋白质的鉴定的样液浓度不能过大,以免实验后粘住试管闭,不易清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运输取决于自身的氨基酸序列中是否包含了信号序列以及信号序列的差异,如图所示.

(1)研究发现,经②过程进入内质网的多肽,在内质网中折叠成为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③过程输出的蛋白质并不包含信号序列,推测其原因是信号序列在内质网中被(酶)切除(水解).
经②③过程形成的蛋白质经过④途径送往溶酶体、成为膜蛋白或分泌蛋白(或“分泌至细胞外”).
(2)某些蛋白质经⑥、⑦过程进入线粒体、叶绿体时,需要膜上蛋白质(或“膜蛋白”)的协助.线粒体和叶绿体所需的蛋白质部分来自⑥、⑦过程,部分在线粒体或叶绿体基因(DNA)的指导下合成.
(3)某些蛋白质经⑧过程进入细胞核需要通过核孔(结构),这一过程具有选择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用A、B、C三个纯种品系的小鼠进行皮肤移植实验.移植时,在某小鼠背部切除部分皮肤,将其他个体的皮肤移植上去,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ABC表示品系,12表示同品系小鼠编号)
受体
供体
A1A2B1B2C1
A1存活
A214天后脱落14天后脱落14天后脱落
(说明:表中①-⑥未做移植实验)
(1)在免疫学上,供体的皮肤片相当于抗原.
(2)根据表格信息推测,在①-⑥中能够存活的有①⑤⑥,原因是A1和A2为同一品系.
(3)若在移植过B2皮肤片的A2上同时移植B1和C1的皮肤片,那么先脱落的是B1(填B1或C1)皮肤片,原因是因为A2体内已有对于B品系的记忆细胞,因此当B1皮肤片移植上去时,很快引起免疫应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高一上期中考试理科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在结构式中,方框①表示的是__________,该物质中共有____ _个①所示的基团。方框③所表示的基团,在________,(填标号)中也有。

(2)方框②表示的是___ _____。

(3)该物质是由____ _个共__ ____种氨基酸缩合而成的,所以叫___ ___。由此类物质进一步生成肽链并盘曲折叠成蛋白质,其 多样性决定蛋白质功能多样性。

(4)已知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的分子量之和为477.那么该物质的分子量是________。

(5)该物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成氨基酸时,需要消耗__ _个水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