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蔗糖、淀粉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5)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进而有利于对DNA进行染色.
3、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所以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能分离得到纯净的细胞膜.把细胞放在清水里,水会进入细胞,把细胞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这样就可以得到纯净的细胞膜.
解答 解:(1)鉴定还原性糖使用的斐林试剂,需要现用现配;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50%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入NaOH溶液1mL,摇匀后再滴入CuSO4溶液3-4滴.
(2)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教材中选择口腔上皮细胞作为观察线粒体的材料.
(3)细胞核中染色质是一种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完成的是④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⑤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膜的制备;实验中需要水浴加热的是①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上述实验中不需要染色就可观察,即属于原色观察的是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膜的制备.
故答案为:
(1)是 橘黄色 洗去浮色 NaOH CuSO4
(2)蓝绿色 口腔上皮
(3)碱性
(4)④⑤⑥①⑥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物学中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北定州中学高二下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体细胞克隆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细胞克隆实质是一种无性生殖
B.克隆出的后代与供体的遗传物质和表现型不完全一致
C.重组DNA技术是体细胞克隆的关键技术
D.受体为去核的卵母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这两次分裂为有丝分裂,则含15N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frac{1}{2}$ | |
B. | 若这两次分裂为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 | |
C. | 若这两次分裂为减数分裂,则减I中期含14N的染色单体有8条 | |
D. | 若这两次分裂为减数分裂,则子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均含15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生物膜的功能越复杂,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 |
B. | 衰老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 |
C. | 生物膜之间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可以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 |
D. | 同一个体不同细胞各种膜含量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抗体从浆细胞到细胞外的过程 | |
B. | 渗透作用 | |
C. | 消化酶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 |
D. | 胰岛素从胰岛细胞到细胞外的过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③ | B. | ② | C. | ①② | D. | 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 | |
B. | 乙和丙中“A”代表的物质不相同 | |
C. | 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 | |
D. | 在小鼠的口腔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麦芽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