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下列与哺乳动物红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
B.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呼吸方式是无氧呼吸
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是制备细胞膜的常用材料
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能合成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分析 1、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具有核膜、细胞器膜,常用来提取纯净的细胞膜;
2、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故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解答 解:A、葡萄糖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进入哺乳动物红细胞,A正确;
B、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可用于研究细胞无氧呼吸的途径,B正确;
C、哺乳动物红细胞除了有细胞膜外,细胞内没有其他膜,可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C正确;
D、哺乳动物,其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能合成蛋白质,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各种生物的红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明确只有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膜和细胞器膜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乙肝病毒是一种约由3200个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双链DNA病毒,这种病毒的复制方式比较特殊,简要过程如图所示.以下相关分析合理的是(  )
A.①为转录,与DNA解旋酶、DNA聚合酶、DNA水解酶有关
B.②为翻译,与RNA聚合酶有关
C.③为转录,与转录酶有关
D.①需要的原料为核糖核苷酸,③需要的原料为脱氧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图1为某温带稀树草原食物网的一部分示意图,图2为某生物的种群密度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若图2所示的种群为某鼠种群.在C点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增长型.
(2)采用样方法调查该稀树草原中风信子的种群密度,选取样方的关键在于随机取样.若同时统计各样方中物种数目,则可以起到调查物种丰富度的作用.
(3)在图1所示的稀树草原食物网中,红狐和狼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其中未呈现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等.
(4)多年来,该稀树草原牧民大力植树种草,使草原生境明显好转,牧业产量呈持续增长势头,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玉米茎具有绿茎和红茎之分,某实验小组以这种玉米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父本母本子一代(F1
笫1组一株红茎一株红茎绿茎、红茎(数量未统计)
第2组一株绿茎一株绿茎245绿茎、81红茎
(1)实验小组对该性状的遗传提出两种假说.
(2)假说一:玉米茎的颜色由三个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绿茎,A+、a都决定红茎,三个基因的显隐关系为A+相对于A、a为显性,A相对于a为显性.如果该假说成立,则第2组中的双亲基因型为Aa和Aa.
假说二:玉米茎的颜色由三个等位基因(A、a1和a2)控制,当a1和a2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红茎,其他情况均为绿茎,A相对于a1和a2为显性,如果该假说成立,则第2组中双亲的基因型为Aa1和Aa2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假说的合理性.实验小组将第2组F1中的红茎植株自交得F2,并统计F2中茎的颜色和数量.
若F2中全为红茎,则支持假说一.
若F2中绿茎与红茎之比为1:1,则支持假说二.
(4)上述探索玉米茎颜色遗传方式的思路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假说--演绎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花粉植株是体细胞遗传研究和突变育种的理想材料.如图是培育四季柑橘(2N=18)花粉植株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花粉植株培育的原理是花粉粒细胞具有全能性
B.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四季柑橘花粉植株根尖细胞,可观察到18条染色体
C.确定花粉发育时期的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
D.过程②③是细胞再分化,其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果蝇(2n=8)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实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正常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研究发现果蝇的性别由X染色体数目与常染色体组数之比(性别指数)决定,性指数≥1时发育为雌性,性指数≤0.5发育为雄性,请推测性染色体是XYY和XXY的果蝇分别发育成雄性和雌性,这种性染色体变异称为染色体数目变异.
(2)若果蝇眼色有关的色素的合成受基因D控制,基因B使眼色为朱砂眼,基因b使眼色为红色,不产生色素的个体眼色为白色,现有纯合红眼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F1雌蝇均为朱砂眼、雄蝇均为红眼;F2中朱砂眼:红眼:白眼=3:3:2,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DDXbXb、ddXBY,F2中白眼果蝇的性别为雄性或雌性.若红眼果蝇随机交配,则子代中红眼:白眼=8:1.
(3)科研人员在研究果蝇翅的遗传时发现,翅的长短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已知控制翅长短基因与眼色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长翅(A)对短翅(a)为显性,当隐性基因(a)纯合时,仅使雌蝇转化为不育的雄蝇.对双杂合的长翅红眼雌蝇进行测交,子代中雌蝇的基因型有2种,只考虑育性和眼色,雄蝇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眼可育:白眼可育:红眼不育:白眼不育=2:2: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生物遗传的控制中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核膜具有双层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构成
B.代谢旺盛的细胞核仁较大、核孔数目较多
C.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
D.核孔是大分子物质 DNA 和 RNA 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表为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比较,你认为正确的有(  )
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
特殊处理机械法去除细胞壁胰蛋白酶处理配制细胞悬液
融合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
典型应用人工种子,种间杂种植物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培养液的区别葡萄糖是离体组织赖以生长的成分常添加动物血清提供营养
A.0处B.1处C.2处D.3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贵州省招生适应性考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氮肥,不能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只有当土壤中的微生物将尿素分解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对土壤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和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回答下列问题:

(1)对土壤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过程如下:

第一步:土壤取样。取土样用的工具和盛土样的信封等在使用前都需要 (填“消毒”或“灭菌”)。

第二步:样品稀释。通常分离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原因是

第三步: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将一定稀释度的样品接种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 则不能生长繁殖。(注:实验中所用的培养基经检测符合要求,且均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2)若对土壤悬液进行梯度稀释时,未经振荡而直接取上层悬液进行梯度稀释,用稀释倍数为104的样液涂布到平板上进行培养和计数,统计出的菌落数往往比正确操作统计出的菌落数

(3)对土壤中分解尿素的微生物作进一步的鉴定

若要对上述初步筛选出的分解尿素的微生物作进一步的鉴定,需在上表培养基配方中添加的物质是 。若分离得到的是尿素分解菌,则培养基中pH升高使酚红指示剂变为红色,pH升高的原因是

(4)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