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为研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类型及其特点,某学生设置了如图1的实验装置.

(1)实验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实验刚开始时装置内氧气充足,刻度管内的液滴将向左移动,若将NaOH溶液换为蒸馏水,则刻度管上的红色液滴将不移动.
(2)一段时间后,由于装置中的氧气不断消耗,酵母菌开始进行无氧呼吸,若此时将NaOH溶液换为蒸馏水,则刻度管上的红色液滴将向右移动.
(3)图2表示酵母菌在不同氧浓度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当氧浓度达到g时无氧呼吸开始表现最弱;当氧浓度为e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消耗的3倍.
受上述装置的启发,某同学设计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以研究光合作用的效率,记录的实验现象如表:
实验实验30分钟后指示液滴移动情况
测定
植物光合速率
移动了10厘米
(4)图3装置中放置NaHCO3溶液的作用是提供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并缓冲CO2浓度.
(5)液滴移动的方向是向右(填左或右)移动.

分析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解答 解:(1)实验装置中NaOH溶液能够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装置中影响液滴移动的是氧气量.实验刚开始时装置内氧气充足,酵母菌进行的是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刻度管内的液滴将向左移动;若将NaOH溶液换为蒸馏水,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和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则刻度管上的红色液滴将不移动.
(2)一段时间后,由于装置中的氧气不断消耗,酵母菌开始进行无氧呼吸,若此时将NaOH溶液换为蒸馏水,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导致装置中压强增加,刻度管上的红色液滴将向右移动.
(3)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可知,当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即柱形图中当氧浓度达到g时无氧呼吸开始表现最弱;当氧浓度为e时,氧气的吸收量是3,释放的二氧化碳是6,细胞有氧呼吸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frac{3}{6}$,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6-3)÷2=1.5,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消耗的3倍.
(4)图3装置中放置NaHCO3溶液的作用是提供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并缓冲CO2浓度.
(5)由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装置中CO2浓度不变,因此液滴应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
(1)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   向左移动   不移动
(2)无氧呼吸   向右移动    
(3)g    3
(4)提供容器内的二氧化碳气体,并缓冲CO2浓度(回答提供二氧化碳即可给分)
(5)右

点评 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柱形图,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特点及反应式,掌握其中的相关计算,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视野如图甲所示(图中小黑点代表酵母菌).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视野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先向计数室滴入稀释液,后盖盖玻片
B.培养时,要定期向试管中添加培养液
C.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已经达到K值
D.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约是原来的170倍以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第二次教育质量监测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硝化细菌、霉菌、颤藻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

②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③柳树成熟的筛管细胞中的细胞核和线粒体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

④胆固醇、磷脂、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

⑤蛙红细胞、人肝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并不都有细胞周期,但这些细胞内的化学成分都不断更新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作为基因的运输工具--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及理由是(  )
A.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于目的基因的表达
B.具有标记基因,以便为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提供条件
C.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以便于进行筛选
D.能够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地保存下来并大量复制,以便提供大量的目的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该地分布着多种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该地某双子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若标记物容易脱落,则调查结果会比实际值偏高.
(2)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同位置的生物分布有一定的差异,这体现出群落空间结构的水平;其次,森林中不同种类植物存在明显分层的现象,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光等资源的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兴趣小组用某植物及其分离的叶绿体进行下列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先将叶绿体浸泡在pH为4的培养液中,使类囊体空腔中的pH为4,然后将此叶绿体转移到pH为8的培养液中,遮光一段时间.测得培养液中有ATP合成.
实验二:将液体浸泡在pH为7的培养液中、使类囊体空腔中的pH为7,光照一段时间.测得培养液中有ATP合成.
实验三:将一株该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测定玻璃容器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
(1)根据实验推测,叶绿体黑暗中能合成ATP的原因是类囊体腔中的H+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或叶绿体基质中的pH高于类囊体腔),实验一、实验二培养液中应含有的物质包括ADP、[H]、酶.
(2)叶绿体在光下产生ATP,光能的作用是将水光解产生H+,使类囊体膜内外之间产生H+梯度(H+浓度差).
(3)玻璃容器内的CO2浓度变化趋势是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不变.
(4)做在实验三中加入抑制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试剂后,氧气的释放速率下降,原因是[H]和ATP积累,抑制了水的光解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图一是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中部分染色体行为示意图,三个细胞均来自同一个体;图二是该动物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数学模型(部分时期).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依据每条染色体都含有染色单体可判断甲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
B.图二处于DE段的细胞在细胞中央会出现许多囊泡形成细胞板
C.图二BC段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两个着丝点被纺锤丝拉开
D.图二可表示乙和丙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在基因工程中,科学家所用的“剪刀”、“针线”和“载体”分别可以是指(  )
A.大肠杆菌病毒、质粒、DNA连接酶B.DNA连接酶、DNA聚合酶、噬菌体
C.限制酶、DNA聚合酶、质粒D.限制酶、DNA连接酶、质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生物膜将真核细胞分隔成不同的区室,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酶体能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B.高尔基体是肽链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C.线粒体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D.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