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4.如表是某河流干涸后,群落经历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中,部分物种的种群密度 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第1年第2年第3 年第4年第5年第6年
艾蒿(株/平方米)5106311
白杨(株/100平方米)012488
鼠(只/100平方米)0124816
(1)该群落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判断依据是在原有土壤条件保留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从第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是灌木和乔木遮挡了艾蒿的阳光.
(2)群落结构中,白杨林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创造了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
(3)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由于鼠对捕鼠器有记忆,再次捕获的机会减少,则所得数据比实际结果大.
(4)如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第6年植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有关情况.图中数据表示各部分有机物中的含碳量,单位kg/(hm2•年).

若该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00hm2,则第6年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6.2×105kg(以含碳量表示),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5%.植物遗体、残枝败叶中的含碳量在⑤⑥(填序号)中.

分析 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在这样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解答 解:(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在这样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因此判断该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的依据是在原有土壤条件保留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从第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是灌木和乔木遮挡了艾蒿的阳光.
(2)白杨林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
(3)假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由于鼠对捕鼠器有记忆,重捕获的机会减少,m减少,测得N偏大.
(4)第6年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中的含碳量为6200,该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00hm2,则第6年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6200×100=6.2×105kg.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为930÷6200×100%=15%.⑤中的“不可利用”部分是指植物自身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及植物遗体、残枝败叶等中的含碳量.⑥中“未被摄入”部分是指未被植食动物摄入的植物中的含碳量.因此植物遗体、残枝败叶中的含碳量在⑤⑥中.
故答案为:
(1)次生演替   在原有土壤条件保留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灌木和乔木遮挡了艾蒿的阳光
(2)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
(3)大
(4)6.2×105kg    15%    ⑤⑥

点评 本题考查了群落的演替以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表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现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量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曲线a表示二氧化碳量;曲线b表示酒精量.
(2)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酒精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溶液鉴定.
(3)氧气浓度为A时,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占葡萄糖总消耗量的$\frac{2}{3}$.
(4)有氧呼吸的方程式C6H12O6+6O2+6H2O$\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是植物细胞某种生理实验过程的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农民施肥后发现有烧苗现象与图甲过程相似
B.2、3、5构成了该细胞的原生质层
C.该细胞的失水和吸水主要取决于细胞质与外界溶液浓度差
D.蔗糖分子可进入1和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处理某种植物的茎,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包括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其中属于主动运输的是极性运输.若要证明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机理,可以取胚芽鞘弯曲的部位纵切(横切、纵切)鞑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平均长度,做出比较.
(2)据图可知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是生长素含量增加可促进乙烯形成,但乙烯浓度增加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3)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科研人员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营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结果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对照组的处理方法是: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②据此实验结果推测,水平放置的植物的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高浓度生长素导致诱导根细胞合成了乙烯,乙烯抑制了根近地侧的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向正在进行需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a、b、c、d 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
B.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使丙酮酸增加
C.若c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使ADP的消耗增加
D.若d能抑制[H]氧化成水,则使O2的消耗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野生型牵牛花的花色由两对基因共同决定(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和a,B和b.这两对基因在决定牵牛花的颜色时其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表:
花色表现型紫色红色白色
基因型A B  A bb或aaB  没有A和B基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用两株纯合红色牵牛花做亲本异花授粉,得到子代F1均为紫花,之后让F1自花授粉,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紫色:红色:白色=9:6:1.
(2)实验二:现用白色牵牛花的花粉对实验一得到的F2植株授粉,单株收获F2中紫色牵牛花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frac{1}{9}$的株系F3花色均表现为紫花,有$\frac{4}{9}$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紫色:红色=1:1,有$\frac{4}{9}$的株系F3花色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紫色:红色:白色=1: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将刚刚离体的枪乌贼粗大神经置于生理盐水中,给予适宜刺激后,膜两侧出现的电位变化如图一所示:

(1)图一中a点表示神经纤维没有受到刺激时的静息电位,此时神经纤维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引起b点电位变化的原因是Na+内流.若适当降低该神经元外Na+的浓度,则c点高度降低(填“不变”、“增加”或“降低”).
(2)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图二所示的实验: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B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强刺激C处,此时C点产生的电位对应图一中的c点.兴奋传至B点过程中,膜内电流方向是从右往左.兴奋传导过程中,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2自交得F2,F2为9 蓝﹕6紫﹕1鲜红.若将F2中的鲜红色植株花粉授给紫色植株,则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
A.2鲜红﹕1蓝B.2紫﹕1鲜红C.1鲜红﹕1紫D.3紫﹕1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
C.时间t2开始阶段,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增加,体温会升高
D.时间t3以后,散热量比t1多,体温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