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年 | 第2年 | 第3 年 | 第4年 | 第5年 | 第6年 | |
艾蒿(株/平方米) | 5 | 10 | 6 | 3 | 1 | 1 |
白杨(株/100平方米) | 0 | 1 | 2 | 4 | 8 | 8 |
鼠(只/100平方米) | 0 | 1 | 2 | 4 | 8 | 16 |
分析 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在这样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
解答 解:(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在这样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因此判断该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的依据是在原有土壤条件保留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从第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是灌木和乔木遮挡了艾蒿的阳光.
(2)白杨林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
(3)假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由于鼠对捕鼠器有记忆,重捕获的机会减少,m减少,测得N偏大.
(4)第6年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中的含碳量为6200,该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00hm2,则第6年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6200×100=6.2×105kg.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为930÷6200×100%=15%.⑤中的“不可利用”部分是指植物自身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及植物遗体、残枝败叶等中的含碳量.⑥中“未被摄入”部分是指未被植食动物摄入的植物中的含碳量.因此植物遗体、残枝败叶中的含碳量在⑤⑥中.
故答案为:
(1)次生演替 在原有土壤条件保留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灌木和乔木遮挡了艾蒿的阳光
(2)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
(3)大
(4)6.2×105kg 15% ⑤⑥
点评 本题考查了群落的演替以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表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农民施肥后发现有烧苗现象与图甲过程相似 | |
B. | 2、3、5构成了该细胞的原生质层 | |
C. | 该细胞的失水和吸水主要取决于细胞质与外界溶液浓度差 | |
D. | 蔗糖分子可进入1和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 | |
B. | 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使丙酮酸增加 | |
C. | 若c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使ADP的消耗增加 | |
D. | 若d能抑制[H]氧化成水,则使O2的消耗减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花色表现型 | 紫色 | 红色 | 白色 |
基因型 | A B | A bb或aaB | 没有A和B基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鲜红﹕1蓝 | B. | 2紫﹕1鲜红 | C. | 1鲜红﹕1紫 | D. | 3紫﹕1蓝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 |
B. | 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 | |
C. | 时间t2开始阶段,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增加,体温会升高 | |
D. | 时间t3以后,散热量比t1多,体温下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