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下列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比较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上的变异
B.基因重组没有产生新基因
C.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最终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D.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答 解:A、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上的变异,A正确;
B、基因重组没有产生新基因,但产生了新的基因型,B正确;
C、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C错误;
D、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特点,能正确区分三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春•锦州期末)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将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放入8%的盐酸溶液中水解的目的是( )

A.使细胞中的DNA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使细胞中物质全部水解

C.利用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D.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蛋白质与染色剂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黑龙江期中)细菌共有的特征是( )

①光学显微镜下可见②具有细胞结构③属于分解者④能寄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表示某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曲线表示种群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的条件下的增长情况
B.K值是种群在该环境条件下的最大种群数量
C.种群数量在$\frac{K}{2}$时,种群增长最快
D.种群数量一旦达到K值,种群数量就不再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纳米银由于抗菌性能良好而被广泛应用于食物容器、个人护理品等商品中,但其释放到水环境中的风险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用单细胞小球藻研究纳米银的毒性,开展了如下实验.请回答:(图乙系列3起点为4)

(1)用计数法研究“纳米银”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情况,结果如图甲,据图可知纳米银在黑暗条件下的毒性更强.实验中需要使用血细胞(血球)计数板和显微镜对小球藻进行计数.
(2)用溶氧法进一步探究不同浓度纳米银对小球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结果如图乙.
①材料用具: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培养液,小球藻若干,密闭锥形瓶若干,溶氧测定仪,蒸馏水等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小球藻平均分为A、B两组,A、B组又各分为②6小组并编号,分别放入密闭锥形瓶中培养.
第二步:A、B组中的实验组都分别加等量的不同浓度的纳米银溶液,对照组加等量蒸馏水.
第三步:A组全部放在4000LX光照条件下培养,B组全部放在黑暗条件下培养,温度等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培养10分钟后,检测各个锥形瓶中溶氧量的变化.
③实验结果:如图乙,其中系列1表示水体中的初始溶氧量,则系列2表示A组实验数据.若不加纳米银,小球藻的光合作用强度约为每分钟溶解氧1.0.
④实验结论:纳米银能抑制光合和呼吸,且对呼吸作用的抑制更为显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腐乳的制作说法错误的是(  )
A.毛霉为好氧菌,码放豆腐时要注意留出一定的缝隙
B.加盐腌制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同时也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C.加卤汤密封腌制过程中,毛霉不断增殖,并产生大量的酶,分解蛋白质和脂肪
D.用胶条密封瓶口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图1表示光合作用过程概要的模式图,其中①~④表示化学反应,A~H代表物质.图2表示将某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在保持一定的pH和温度时,给予不同条件时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浓度变化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初始状态溶氧量为210μmol):

(1)从绿藻中提取色素时,所得滤液颜色偏黄,则可能漏加的化学药品是CaCO3
(2)在图2中乙处光照开始后,溶解氧浓度稍有增加,但第6min后不再增加而稳定,第6min后净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3)在图2中丙处若添加的是14CO2,发现7s后有多达12种产物含有放射性,而5s内的代谢产物中含有放射性的基本只有一种物质,该物质最可能是E(填图1中字母).若在图2中丁处加入使光反应停止的试剂,则正确表示溶氧变化的曲线是a~g中的e.
(4)若在图2中丁处给予一定的条件,使溶解氧的变化如图中的b,预计1min后,绿藻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12.5μmol.若绿藻在特定条件下的光合速率为图2中的c,且呼吸速率与图2所示一致,则在该条件下每天光照至少8h绿藻才能正常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镶嵌分布.草原群落有(填“有”或“没有”)垂直结构.
(2)图甲示研究者对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一蝗虫取食量)影响的实验结果;图乙为农业部门对某次“亚洲小车蝗”的爆发和防治过程中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

①甲图所示结果为研究者依据实验结果建立的数学模型.当狭翅雏蝗密度为5头/m2时,牧草产量最大,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②若图乙是对蝗虫的幼虫跳蝻进行调查所获得的结果,则该调查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为探究治理蝗灾的最好措施,农业工作者分别采用了农药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方法.由图乙可知,图中a、b、c、d点进行了农药防治,随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变差;图中e点引入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间的捕食、寄生等种间关系,使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
(3)严重的草原火灾会破坏生态系统,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还可使部分位置获得更多光线,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利于植被生长.火灾后的草原演替的过程中,生物种类、数量及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是增加(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雌、雄配子在②过程随机结合
B.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
C.M、N分别为16、3
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