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后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 |
B. | 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 | |
C. |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 |
D. |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解答 解:A、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后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A正确;
B、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这是实验结果,不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A错误;
C、子二代岀现性状分离,这是实验现象,不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C错误;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只要考生识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中物质甲表示蛋白质,物质乙表示磷脂 | |
B. | 丙的功能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
C. | ①②都含有DNA、RNA、蛋白质和磷脂等成分 | |
D. | ③④⑥均具有单层膜结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自然环境中种群密度制约着种群数量的增长 | |
B. | 若某种群年初有100个个体,年末有110个个体,死亡20个,则出生率为20% | |
C. |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都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 | |
D. | 种群总是表现出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的空间特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折叠信息包含在氨基酸序列中 | |
B. | 天然构象可能是其最稳定构象 | |
C. | 发生变性的蛋白质也能够复性 | |
D. | 折叠过程需要由某种分子协助才能完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三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是甲→丙→乙 | |
B. | 种群丙繁殖速度最快是在图中E点 | |
C. | BC段繁殖速度受到限制的原因是:乙数量增多,甲数量减少 | |
D. | 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A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表现型 | 黄绿叶 | 浓绿叶 | 黄叶 | 淡绿叶 |
基因型 | G_Y_(G和Y同时存在) | G_yy(G存在,Y不存在) | ggY_(G不存在,Y存在) | ggyy(G、Y均不存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都是以核糖体作为产能的“动力车间” | |
B. | 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能够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 | |
C. | 真核细胞功能不同与各细胞内细胞器的种类不同有密切关系 | |
D. | 病毒、蓝藻、细菌、草履虫、酵母菌都具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图中的溶质不可能是氧气分子 | |
B. | 该图可表示水解酶通过溶酶体膜进入溶酶体内 | |
C. | 图中的转运蛋白的形状变化一定需要ATP提供能量 | |
D. | 图示物质转运方式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和排出物质的方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基绿可使RNA呈现绿色,吡罗红可使DNA呈现红色 | |
B. | DNA基本单位中含有的碱基可为A、T、U、G | |
C. | 脱氧核苷酸只有4种,所以连成长链时,其排列顺序十分有限 | |
D. | 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