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也可能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C.d<b时,M与N之间竞争激烈
D.当M呈“S”型增长到达K值时,会将N从该区域中完全排斥出去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不正确
A.过程2、6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组织液,丁表示血细胞内液
C.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甲和丙中
D.丁中O2浓度不可能比甲中的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八倍体小黑麦(8N=56)是用普通小麦(6N=42)和黑麦(2N=14)杂交获得杂种幼苗后,经秋水仙素处理培育而成的高产小麦新品种。据此可推断出
A.八倍体小黑麦的染色体组含有的染色体相同
B.八倍体小黑麦的产生丰富了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C.八倍体小黑麦含有8个染色体组,其单倍体可育
D.普通小麦与黑麦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高二上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经历初生演替过程
②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③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④乙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甲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高二上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C的能量之和
B.若C增加1 kg,则需要消耗A约42 kg
C.A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B的个体数量
D.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高二上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标志物脱落
B.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10.9周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紫罗兰花瓣形态的单瓣和重瓣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相对性状,自然界中紫罗兰大多为单瓣花,偶见更美丽的重瓣花.研究人员做了如下研究:
(1)让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1,再从F1中选择单瓣紫罗兰继续自交得F2,如此自交多代,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50%的单瓣紫罗兰和50%重瓣紫罗兰,所有的重瓣紫罗兰都不育(雌、雄蕊发育不完善)。过程如图所示: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紫罗兰花瓣单瓣和重瓣的遗传遵循 定律, 为显性性状。
(2)取上面实验中F1的单瓣紫罗兰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继续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植株只表现为重瓣,说明:亲代单瓣紫罗兰中含有 基因的花粉不育,而含有 基因的花粉可育。
(3)研究发现,引起某种配子不育是由于等位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造成的(B基因和b基因不缺失)。
①综合上述实验推断:染色体缺失的 配子可育,而染色体缺失的 配子不育。
②若B、b表示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B-、b-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F1单瓣紫罗兰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是 ,浐生的雄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是 。
(4)现有基因型分别为BB、Bb、bb、B-b、bb-等5种紫罗兰,欲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3)中的推断,需选择基因型为 的亲本组合进行 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10.9周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鼠的毛色(黑色和白色)的遗传图解,则错误的是
A.黑色为显性
B.4号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
C.F1的结果表明发生了性状分离
D.7号与4号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浙江省高二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液、组织液、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主要液体环境,构成了人体内环境的主体
B.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因此理化性质需要保持相对稳定
C.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糖元、神经递质等
D.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