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艾弗里通过实验证明S型菌的DNA是导致R型菌转化的“转化因子” | |
B. | 沃森、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 |
C. | 孟德尔在实验中采取了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规律 | |
D. | 萨顿通过实验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分析 本题是对遗传学发展过程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作出的贡献及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考查,结合选项涉及的内容回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 解:A、艾弗里通过实验证明S型菌的DNA是导致R型菌转化的“转化因子”,A正确;
B、沃森、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B正确;
C、孟德尔在实验中采取了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规律,C正确;
D、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遗传学发展过程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作出的贡献及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核DNA分子数目加倍时,染色体数目也加倍 | |
B. | 染色体数目减半时,核DNA分子数目也减半 | |
C. | 染色体数目加倍时,核DNA分子数目也加倍 | |
D. | 核DNA分子复制时,染色体不复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南浏阳一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Ⅰ表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两个相关的生理过程,其中a、b、c表示物质,甲和乙分别表示某种细胞器;图II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该植物叶片重量变化情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的操作流程及结果,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细胞器甲乙都有双层膜,乙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c是一种含3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它在乙的___________________(场所)被彻底分解;将结构乙从细胞中提取出来,置于清水中,则其内膜破裂___________________(早、晚)于外膜。
(2)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甲内部有一些颗粒,它们被看作是甲的脂质仓库,其体积随甲的生长而逐渐变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II分析可知,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光合速率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在13℃~16℃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强度___________________ (增强、减弱、不变),实际光合作用的强度___________________ (增强、减弱、不变)。
(4)恒定在上述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下,维持10小时光照,l0小时黑暗,该植物叶片增重最多,增重了___________________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时,体现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 |
B. | 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经其呼吸作用消耗 | |
C. |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来说都是有利的 | |
D. | 废弃物的再利用,可提高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南浏阳一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
①.稀释涂布平板法易获得单菌落和计数活菌数目
②.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实验中用健那绿染色后细胞死亡
③.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碱性条件下可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④.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可用碱性染料吡罗红染色
⑤.用果胶酶处理苹果泥时,大幅度提高反应温度能使果胶酶更充分地催化反应
⑥.用萃取方法提取胡萝卜素的过程使用水浴加热,其目的是防止有机溶剂燃烧、爆炸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南浏阳一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三种蛋白质在不同pH下的活力曲线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对高温不敏感,但对强酸、强碱非常敏感
B.pH为5时三种蛋白质的活性都很高
C.生理性质衰老时,细胞内蛋白质的活性基本不变
D.图示的三种蛋白质中,蛋白质3有较广的酸碱适应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南浏阳一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下图所示,在漏斗中加入的蔗糖溶液与蒸馏水液面齐平,一段时间后,待漏斗内液面不再变化时,再向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蔗糖酶。下列坐标曲线中能正确反映整个实验过程中漏斗内外溶液的液面高度差变化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西临川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学家研究发现,肿瘤细胞释放一种叫“微泡”的泡状结构,这些“微泡”在离开肿瘤组织时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白”。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它所携带的“癌症蛋白”就会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使这些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
A.“微泡”和血管上皮细胞能够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B.“癌症蛋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C.“癌症蛋白”的作用影响了血管上皮细胞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后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会延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