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血浆、淋巴、组织液都可以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D.内环境稳态有利于细胞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分析 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

解答 解:A、一般情况下,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高,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低,A错误;
B、淋巴细胞可以位于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中,故血浆、淋巴、组织液都可以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B正确;
C、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组织液中很少,因此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C正确;
D、内环境稳态是细胞代谢的必要条件,有利于细胞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稳态,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1表示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及pH为b时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的积累量随时间的变化.相关预期正确的是(  )
A.若将pH调整为a,则d点左移,e点下移
B.若将温度升高5℃,则d点右移、e点不移动
C.若将pH先调整为c,再调整回b,则d、e点不移动
D.若增加α-淀粉酶的量,则d点左移,e点上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为某高等动物(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进行的一系列生理过程,甲、乙表示在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③过程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了改变,两种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不同
B.尽管④不受基因控制,但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可以通过④完成
C.图甲的形成可能是A突变成a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D.图乙产生的子细胞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核糖体RNA( rRNA)在核仁中通过转录形成,与核糖核蛋白组装成核糖体前体,再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一步成熟,成为翻译的场所.翻译时rRNA催化肽键的连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rRNA的合成需要DNA做模板
B.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C.翻译时,rRNA的碱基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
D.rRNA可降低氨基酸间脱水缩合所需的活化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虽然人口增长过快能对资源、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但片面追永经济发展,不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人口素质问题等,才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为了可持续发展,人口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題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
(1)“二孩政策”的实施能提高人口出生率从而改变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
(2)森林中植物的垂直结构复杂,这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还为动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环境改善后不断出现狼群活动的报道,狼与兔子之间可以通过识别对方的气味从而捕食或逃避捕食,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功能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粪便量与摄入量之比般是狼小于(大于、小于、等于)兔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Glu是大鼠神经元的一种神经递质,科研人员以离体培养的大鼠神经元为材料研究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研究表明:当神经冲动从轴突传导到末端时,能引起Ca2+通道的开放导致Ca2+流入细胞,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促进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图1表示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过程.
(1)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加速(加速/减缓/不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
(2)神经递质释放后与图1中[②]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道打开,大量的Na+离子进入突触后膜,此时突触后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3)研究还发现细胞外ATP对突触传递产生抑制作用.如用Glu和Glu+ATP分别处理突触后神经元,检测发现两组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无差异.由此推测ATP对突触后膜(或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构)没有直接的作用.此外用ATP处理时,突触前膜上Ca2+离子通道电流+相对值则出现变化,(如图2).由此推测ATP对突触传递产生抑制作用的机理是:细胞外ATP能抑制Ca2+内流,阻止神经递质释放,从而影响突触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有关癌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些病毒能将其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
B.癌细胞因为膜上的蛋白质改变,易被效应T细胞识别而裂解
C.当癌细胞分裂达到一定数量会出现细胞接触抑制现象
D.癌症可以是一系列的基因突变逐渐积累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斯实验可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B.艾弗里实验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赫尔希和蔡斯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的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D.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沉淀物中放射性很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的
B.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上属于基因突变
C.由环境诱发的变异是不能够遗传的
D.三倍体植物产生的配子有50%可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