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洋葱(2n=16)为二倍体植物.为了验证低温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加倍原因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洋葱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
实验步骤:
a.取洋葱的根尖,随机均分成两组:实验组置于2℃冰箱低温诱导培养36h,然后恢复到15℃~20℃常温培养10~12h.对照组始终15℃~20℃常温培养.
b.分别取上述两组根尖,制作临时装片、镜检、计数、拍照,并计算细胞分裂指数(细胞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全部细胞数×100%),结果如下.
处理方法10个视野细胞数10个视野细胞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分裂指数
常温培养524214%
低温诱导后恢复常温培养71613418.7%
(1)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2)显微观察时将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或细准焦螺旋和光圈),使图象清晰;
(3)为了使细胞分裂指数值更加准确,计数时应采取的方法是选取多个视野进行观察计数;
(4)根据实验数据(含图片)分析,实验组的分裂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不到处于中期和后期期的细胞,结合所学的知识推测:低温处理能抑制纺锤体(丝)的形成,使细胞分裂停止在前期.

分析 1、分析题图:图中细胞a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并没有加倍,最可能的原因是秋水仙素处理发生在上一个细胞周期纺锤体形成之后.
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解答 解:(1)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2)显微观察时将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或细准焦螺旋和光圈),使图象清晰.
(3)计数时选取多个视野进行观察计数,可以使细胞分裂指数值更加准确.
(4)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组的分裂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不到处于中期和后期的细胞.低温处理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纺锤体的形成是在有丝分裂的前期,故使细胞分裂停止在前期.
故答案为:
(1)复制    平均
(2)细准焦螺旋(或细准焦螺旋和光圈)
(3)选取多个视野进行观察计数
(4)中期和后期(末期亦可)    纺锤体(丝)   前

点评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观察和显微镜的使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表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铁皮石斛是我国名贵中药,生物碱是其有效成分之一,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铁皮石斛拟原球茎(简称PLBs,类似愈伤组织)生产生物碱的实验流程如图1:
在固体培养基上,PLBs的重量、生物碱含量随增殖培养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新生营养芽为外植体的原因是分裂能力强,全能性容易表达,诱导外植体形成PLBs的过程称脱分化.
(2)与黑暗条件下相比,PLBs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优势体现在增殖明显,有利于叶绿素的形成,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3)为了探究6-BA和IAA对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MS培养基中加入6-BA和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如表),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结果如下表.
培养基编号浓度/mg•L-1m/%n/个
6-BAIAA
10.5076.73.1
20.177.46.1
30.266.75.3
40.560.05.0
回答下列问题:
①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培养基中无机盐的元素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类.上述培养基中,6-BA属于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
 ②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IAA浓度,因变量是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和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0~0.5mg•L-1
③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④号培养基.
④为了诱导该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6-BA(填“6-BA”或“IA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正常情况下,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能检测到的物质是(  )
A.尿素B.葡萄糖C.大分子蛋白质D.血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各项与核酸相关的结构从大到小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A.基因、染色体、核苷酸、密码子B.染色体、基因、密码子、核苷酸
C.核苷酸、染色体、基因、密码子D.染色体、核苷酸、基因、密码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绿色植物的细胞内存在几个遗传系统?(  )
A.1B.2C.3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小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字母b,那实际上这个字母应为(  )
A.qB.pC.b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含有色素B.都含有多种酶C.都不含ADPD.都不含RNA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图甲、图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在图甲、图乙所示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④⑦(填标号).
(2)图甲中能够产生ATP的场所是④⑥⑨(填标号).
(3)图乙细胞中能产生CO2的场所是④(填标号),图乙细胞中与分泌物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②(填标号).若该细胞为蛔虫的体细胞,则应没有的细胞器是④(填标号).
(4)若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对图乙所示细胞染色,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现象是细胞核呈现绿色,细胞质呈现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生物研究性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甲病(A-a)在患有该病的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世代相传;乙病(B-b)的发病率较低,往往是隔代相传.以下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请根据材料作答:
表现型
人数
性别
有甲病、无乙病无甲病、有乙病有甲病、有乙病无甲病、无乙病
男   性27925064465
女   性2811624701
(1)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主要理由是甲病男女患者人数基本相同,乙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2)如图是该小组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的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甲病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乙病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请根据家族系谱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Ⅲ10 的基因型aaXBXB或aaXBXb
②如果Ⅳ11是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几率$\frac{1}{8}$,只患甲病的几率为$\frac{3}{8}$.
③如果Ⅳ11是女孩,且为乙病的患者,说明患病原因.最可能的原因是Ⅲ9在有性生殖产生配子的过程中,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突变成为隐性基因b;当Ⅲ10的基因型为XBXb时,产生的基因型为Xb的卵细胞和上述Xb的精子结合,就出现了女孩是乙病患者的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