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造成染色体畸变 |
B.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
C.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
D.如果绿色植物的花芽在发育早期发生基因突变,其突变基因可能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 |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截至2009年2月9日,全球共报告实验室确诊人禽流感病例406例,死亡254例。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型禽流感病毒侵染家禽的过程,设计实验如下:
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
选项 | 放射性 | S元素 | P元素 |
A | 全部无 | 全部32S | 全部31P |
B | 全部有 | 全部35S | 多数32P、少数31P |
C | 少数有 | 全部32S | 少数32P、多数31P |
D | 全部有 | 全部35S | 少数32P、多数31P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两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 )
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 B.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 |
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缺失 | 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很多,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建立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基础上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一个处于地理隔离的小种群来说,当种群减少时,其根本的潜在危险是丧失基因多样性 |
B.生物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也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
C.种群中如果某种性状的隐性个体都不育,则一定导致该隐性基因消失 |
D.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也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
A.10/19 | B.9/19 | C.1/19 | D.1/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已知某双链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0%,其一条链中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5%和15%,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
A.35%和25% | B.25%和15% | C.25%和35% | D.15%和25%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的变化( )
A.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 |
C.外界不利因素可导致染色体变异 |
D.存在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核DNA分子数目之比为1∶2∶2的时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高秆抗锈病小麦×矮秆易染锈病小麦F1雄配子幼苗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下列有关此种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利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B.过程④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
C.过程②利用原理是染色体畸变 D.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