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不发生基因突变 | |
B. |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发生基因重组 | |
C. | 基因突变后,编码的蛋白质可能与原来的相同 | |
D. |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变异来源都可以是基因重组 |
分析
基因重组 | 基因突变 | |
本质 | 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使性状重新组合 | 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出现了新的性状 |
发生时期及其原因 | 减Ⅰ四分体时期由于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 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任何细胞.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
解答 解:A、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DNA分子复制,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而分裂期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
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而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
C、基因突变后,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所以编码的蛋白质可能与原来的相同,C正确;
D、原核生物(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和真核生物的变异来源都可以是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基因突变的特征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等位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山西大同市高一上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浮液中加人a、b、c、d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
B.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使丙酮酸增加
C.若c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使ADP的消耗增加
D.若d能抑制[H]被氧化成水,则使O2的消耗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自然条件下,一般不存在SX基因的纯合个体如S1S1、S2S2等 | |
B. | 基因S1、S2…S15是同源染色体之间交叉互换后产生的 | |
C. | 基因型为S1S2和S2S4的亲本,正交和反交的子代基因型完全相同 | |
D. | 具有自交不亲和特性的品系进行杂交育种时,须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生态农业”涉及的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整体性原理等 | |
B. | 在池塘生态系统中,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鱼的放养量最好控制在$\frac{K}{2}$左右 | |
C. | 施用河泥不仅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也能增加环境中CO2浓度,利于农作物增产 | |
D. | 沼气池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实验组别 | 1 | 2 | 3 | 4 | 5 |
生根粉溶液浓度/mg•L-1 | 0 | a | b | c | d |
生根率/% | 53.33 | 42.03 | 54.44 | 65.56 | 60.78 |
A. | 最好从带饱满侧芽的一年生枝条上剪取插条 | |
B. | 实验中插条的处理方法和时间会影响实验结果 | |
C. | 4组实验中生根粉溶液的浓度a最小、c最适宜 | |
D. | 实验结果表明生根粉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病毒基因表达需要宿主细胞提供逆转录酶 | |
B. | 基因也可以是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 |
C. | 过程①②中所需的模板、原料和酶均不相同 | |
D. | 不吃禽肉制品是预防H7N9禽流感的最佳方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表示种群数量增多,乙表示种内斗争加剧 | |
B. | 甲表示水体污染加剧,乙表示鱼虾死亡数量增多 | |
C. | 甲表示被捕食者数量增多,乙表示捕食者数量增多 | |
D. | 甲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乙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肺炎双球菌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中肺炎双球菌R型转化为S型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 |
B. | 肺炎双球菌活体细菌转化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 |
C. |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T2噬菌体的DNA是用32P直接标记的 | |
D. |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