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下降
B、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
C、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
D、胰岛α细胞和β细胞共同调节血糖平衡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专题:
分析: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升高血糖的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解答: 解: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会使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从而可导致血糖升高,A错误;
B、糖尿病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B错误;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转化和利用,使得血糖浓度下降,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从而导致血糖浓度上升,C错误;
D、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共同调节血糖平衡,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及糖尿病的有关内容,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相对较简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蜜蜂中的个体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B、玉米的雌花和雄花中的染色体组成相同
C、鸟类、两栖类的雌性个体都是由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组成
D、环境不会影响生物性别的表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子显微镜下,核糖体呈颗粒状,都游离在细胞溶胶中
B、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DNA构成的,它的形成与细胞核内的核仁有关
C、核糖体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场所,在其中形成了肽键
D、核糖体与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与植物周围空气中的CO2浓度的关系,ce段是增大了光照强度后测得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合作用强度可以用一定时间内CO2的吸收量来表示
B、影响曲线ab段的主要环境因素是CO2的浓度
C、曲线bc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温度
D、ce段增大光照强度可以增强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更多的[H]和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面关于次级生产量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利用生态系统中现有的有机物质再生产有机物质,即为次级生产量
B、次级生产量的食源都是初级生产量
C、次级生产量等于同化量减去呼吸量
D、次级生产量的制造者都是异养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可以水解为一个核苷酸和两个磷酸,而其合成所需能量由磷酸提供
B、对植物细胞而言,在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中ATP的唯一来源
C、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D、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合成酶,都能合成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詹姆斯?E?罗斯曼等三位科学家因从事“细胞内囊泡运输机制”的研究共同获得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物质从合成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不需要借助囊泡运输的是(  )
A、DNA聚合酶
B、乙酰胆碱
C、白细胞介素-2
D、甲状腺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对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研究的正确顺序是(  )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群→生物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D、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到目前为止,有许多实验研究生长素(1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模式.下面是以玉米胚芽鞘为材料的两个实验:

实验一: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置于琼脂块上(如图1),移去尖端后,将琼脂切成大小相等的若干个方块,将方块不对称地放在除去尖端的胚芽鞘上,实验保持在完全黑暗处进行12h,每个胚芽鞘弯曲的角度以图2所示的方法测量,并计算平均值.每次放入琼脂块中的胚芽鞘尖端大小相等但数量不等,这样重复上述过程,结果如图3所示.
实验二:用含有不同浓度(已知)IAA的琼脂块代替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进一步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
(1)绘图表示.如何将琼脂块放置于胚芽鞘上,才能得到图2的结果?
 

(2)实验是否一定要在完全黑暗处进行
 
?为什么?
 

(3)解释实验二中IAA从0μmol?L-1到1.8μmol?L-1的结果.
 

(4)根据图示实验结果,两种实验条件下的最大弯曲度分别为
 
 

(5)比较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