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如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虚线方框内表 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一般性模型.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北极狐占有两个营养级.
(2)北极地区的动物在不同季节一般都有换羽(毛)的习性,这是它们受到物理 (填“物理”、“化学”或“行为”)信息的影响而产生的适应性生理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图乙中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同化总量(106J)现存个体中的能量(106J)呼吸消耗量(×106J)
A900200590
B1001564
C15213
D180610
(4)下表表示图乙生态系统在一年中的能量流动情况.分析下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900×106 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8%.

分析 分析甲图:图甲中含有的食物链有:植物→雪兔→狼;植物→雷鸟→狼;植物→雷鸟→北极狐;植物→北极狐;植物→雪兔→北极狐.
分析乙图:图乙中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由此看出起点为A的成分是生产者,所有箭头都指向C代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分解者,则BD为消费者.

解答 解:(1)图甲中北极狐占有两个营养级,在食物链“植物→雷鸟→北极狐”和“植物→雪兔→北极狐”中占第三营养级,在食物链“植物→北极狐”中占第二营养级.
(2)北极地区的动物在不同季节一般都有换羽(毛)的习性,这是它们受到物理信息的影响而产生的适应性生理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3)图乙中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4)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植物固定的能量:900×106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18÷100=18%.
故答案为:
(1)两
(2)物理  自然选择  
(3)分解者
(4)900   18%

点评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某一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别;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既是水稻的结构单位,又是功能单位的、也是生命系统的最基本层次是(  )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
①噬菌体 ②发菜 ③酵母菌 ④烟草花叶病毒 ⑤HIV病毒 ⑥水绵 ⑦褐藻 ⑧葡萄球菌 ⑨链球菌 ⑩根霉.
A.①②③④⑦⑨B.①③④⑤⑧⑩C.①②④⑤⑧⑨D.②④⑤⑥⑦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简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分解者可以促进物质和能量尽快地循环
B.能量可通过光合作用进入该生态系统,通过热能的形式输出
C.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在过程④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D.绿色植物具有生物膜结构的细胞器中,直接参与碳循环的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中心法则体现在(  )
A.细胞分裂过程中B.生物体的生长发育
C.细胞分化过程中D.生殖过程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同学分别按下表进行三组实验
组别材料实验试剂反应产生的颜色
A马铃薯汁碘液蓝色
B浸泡过的花生种子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C苹果匀浆斐林试剂砖红色
D豆浆双缩脲试剂紫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如图中7mm、0.5mm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表示显微镜的物镜,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实验中,应先用图中甲(填“甲”或“乙”)镜观察.
(2)图二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组合为bc(填序号),此时放大倍数为600倍.在观察中,c与d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d.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B.(填编号)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3)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位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气泡),换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右上方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植物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有(  )
①植物茎的向光性生长 
②植物茎的背重力性生长 
③植物根的向重力性生长
④顶端优势 ⑤利用2,4-D除去双子叶杂草.
A.①②③B.③④⑤C.③④D.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小麦的高秆 (D) 对矮秆 (d) 为显性,抗锈病 (T) 对不抗锈病 (t) 为显性.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有人做了如下实验:让高秆抗锈病与矮秆不抗锈病的两个品种杂交,F1全为高秆抗锈病,F1自交得 F2419 株,其中高秆抗锈病为 236 株、高秆不抗锈病为 78 株、矮秆抗锈病 79 株、矮秆不抗锈病为 26 株.试分析回答:
(1)亲本的基因型为DDTT和ddtt,F2的新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比例为$\frac{1}{3}$.
(2)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规律?理由是?遵循,F1自交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
(3)矮秆抗锈病是人们所需要的品种,如何获得人们所需要的矮秆抗锈病纯合子?让 F2中矮秆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直到后代不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